記者 吳衛(wèi)群
從耄耋老人到咿呀學語的孩童,從“鏟屎官”到每天都要關注天氣預報的上班族,AI高科技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煙火氣滿滿……5月17日是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上海的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紛紛放大招,一大撥“AI+”新業(yè)務亮相,把市民智慧生活圖景點綴得更加便利且富有人情味。
在5月16日舉行的中國電信第五屆科技節(jié)·上海站活動中,上海電信首發(fā)“AI家智屏”。這款即將上市的智能音箱,搭載了中國電信自研星辰大模型、DeepSeek等,支持多輪對話。家里有老人的,它能根據老人起居時間,主動提醒吃藥;家里有孩子的,它會推薦合適的學習書籍和教育內容。
“AI家智屏”還接入許多本地服務,展覽、旅游、演出、美食、購物、賽事等信息“一網打盡”。后續(xù),上海電信還計劃上線“114名醫(yī)導航”,打造一站式智能家庭醫(yī)療服務,從導診、預約、咨詢到科普全都有,支持一鍵預約上海60余家三甲醫(yī)院專家號,還開設專家視頻專欄。
除此以外,上海電信推出了專為低齡兒童打造的“美好家”萌寵機器人,孩子可以讓它講故事、背成語、唱兒歌。與以往用于早教的學習機相比,有了AI加持,這款機器人還能夠“讀出”孩子的情緒:孩子受了委屈,可以跟它“倒苦水”,對話中一旦發(fā)現有與孩子情緒相關的關鍵信息,機器人會及時推送信息給家長……
上海移動也不甘示弱,圍繞“愛老人,AI守護銀發(fā)”“愛孩子,AI陪伴成長”“愛自己,AI智繪生活”,發(fā)布了一系列“AI+”新業(yè)務。昨天上海移動舉行“萬兆申速 AI領跑”的電信日發(fā)布活動上,一款名叫“AI拐杖”的新業(yè)務頗為吸睛,平時它可以用來播放音樂、定位老人的位置,關鍵時還能救命。
想象一下,老人拄著“AI拐杖”在小區(qū)散步,萬一不小心摔跤起不來,周邊又沒人,這根神奇的拐杖憑借AI形態(tài)識別功能,能立刻向家屬或者物業(yè)人員手機發(fā)出警報,安全感直接拉滿。
另一款名叫“AI養(yǎng)寵”的新業(yè)務,則給出“鏟屎官”們從新手變成貼心主人的AI全案解決方案:智能攝像頭能識別寵物的十幾種疼痛表情,一旦數據異常就能提醒主人進行健康檢查;AI能通過監(jiān)測寵物睡眠呼吸頻率,提前72小時預警老年寵物的器官衰竭,給主人留出告別的時間;聽障用戶通過AI項圈振動模式,能“聽見”貓咪的呼嚕聲……辦公有云電腦、云存儲,出行有北斗短信、智能穿戴,娛樂有AI觀賽、3D觀影,生活有AI養(yǎng)寵、AI健身,AI已然滲入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海聯通則在今年世界通信及信息社會日期間舉行的AI煥新賦能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大會上,全新發(fā)布了“UniAI·智聯申城”戰(zhàn)略品牌,它聚焦于千行百業(yè)的數智化轉型,最終的受益者仍是廣大市民群眾。
以“AI+氣象”板塊為例,上海聯通聯合上海市氣象局發(fā)布的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氣象MaaS平臺,能把短時強降水、雷雨風暴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變得超精細,預報頻次從原來的1小時縮短到10分鐘,出門再也不怕被糟糕天氣“突襲”。
此外,上海聯通還發(fā)布與久事旅游共建“文旅+AI”產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的消息,以“一江一河”城市濱水空間為核心場景,結合聯通文旅MaaS平臺及智能體服務,整合文旅資源。以后城市建筑能“開口說話”,旅游路線會“自主思考”,消費場景還能和游客互動,打造出“文旅+AI”的上海特色模式。
三大運營商用AI為上海市民描繪出的超酷智能生活藍圖,離不開上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馬加鞭。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提出,今年上海要鞏固“雙千兆”城市建設成果,積極推動通信基礎設施向“雙萬兆”演進發(fā)展。具體來說,2025年,上海要新增部署5G-A基站1萬個,爭取實現5G網絡流量占比超過70%的目標,5G基站密度繼續(xù)保持全國第一;在小區(qū)、工廠、園區(qū)等重點場景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積極落實“算力浦江”智算行動,算力網絡節(jié)點間單向網絡時延控制在1毫秒以內;到2025年底,力爭IPv6活躍用戶占比超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