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長江,浪奔浪流,波瀾壯闊,瑰麗多姿。千百年來,長江不僅滋養(yǎng)了華夏兒女,也孕育了璀璨的長江文化。日前,“大美長江詩意濃——古今詩詞頌”系列活動在南京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余位著名詩人踏勘長江南京段的多彩文化遺產(chǎn),捕捉長江中流淌的浪漫詩意,深入闡釋對長江文化的詩性解讀。
猶如一枚枚珍珠,大量文化遺產(chǎn)完好地保存在長江南京段兩岸,述說著長江文明的古老,煥發(fā)著長江文化的新生活力。燕子磯頭,中國作協(xié)原副主席吉狄馬加思緒萬千。這位著名彝族詩人從小生活在金沙江畔,“彝語將金沙江稱為‘阿伙史依’,意思是深沉的、黑色的、緩慢流動的河流,我們的祖先對長江就有沉郁而獨特的感受。”
“從某種意義上說,長江的歷史也是一部流動的中國詩歌史。中國歷代的大部分重要詩人都與長江發(fā)生過密切聯(lián)系?!睋峤褡肺?,吉狄馬加細細梳理:從詩歌史看,第一個留下名字的偉大詩人就是楚國屈原,他來自長江之濱。不管是《詩經(jīng)》、漢樂府,還是后來的唐詩、宋詞、元曲中,都能找到大量以長江為題材的作品。“在當下,要保護、傳承、弘揚好長江文化,不能忽視流淌在長江里的詩歌文化?!奔荫R加認為,在廣闊的空間內傳承千年文脈,弘揚長江文化,就要深入思考如何講好“詩歌里的長江”故事,推動長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而對于詩人們來說,更要讀懂長江這條詩性河流,關注當下長江文化帶建設,用創(chuàng)作實踐為長江的詩歌寶庫增添更多佳作。
和吉狄馬加一樣,魯迅文學獎得主、安徽省文聯(lián)主席陳先發(fā)也來自長江之畔。在這位出生于安慶的著名詩人看來,世界上沒有哪條江河能像長江一樣,對詩歌、文明的影響如此之深刻。他以長江邊的安徽宣城為例,僅一個唐代,誕生于這座長江南岸城市的詩歌佳作就有287首之多,包括膾炙人口的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贈汪倫》《獨坐敬亭山》等。有意思的是,很多著名詩人也在長江邊結束了自己的浪漫一生,比如,李白逝于安徽馬鞍山,蘇東坡逝于江蘇常州,杜甫也是去世于長江支流的一條小船上。由此可見,長江在詩人們的生命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
陳先發(fā)走遍了長江沿線,他認為,長江沿岸的景點和文化遺產(chǎn),已成為詩的象征物,承載了濃濃詩意。“通過詩化的景點,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江春水,更是個人的悲歡離合、時代的滄桑巨變。書寫長江的詩詞深深浸潤在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中國人內心情感體系的一部分?!标愊劝l(fā)最喜歡的長江詩詞,是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宋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他認為,對于當代詩人來說,要保護傳承弘揚好長江文化,就要從長江中捕獲靈感,書寫出足以比肩古人的當代“長江之詩”。
著名詩人、《詩刊》副主編霍俊明發(fā)現(xiàn),歷代很多詩人關于長江的杰作,往往是在他們經(jīng)受種種挫折的輾轉和磨礪之中寫成的,比如,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寫于他被流放的歲月。盡管處在人生最失意、最孤寂的時刻,面對浩蕩長江,楊慎的《臨江仙》依然詩境開闊,“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那種對人生對時間對宇宙、歷史的詠嘆成就了千古絕唱;又比如李白和杜甫,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杜甫的《秋興八首》都是在長江之濱的夔州寫就,《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格調是歡快活潑的,但詩句的背后是李白在短暫的快樂和長久的痛苦之間的反彈?!肚锱d八首》則是感物傷懷,寄托了杜甫漂泊無依、空懷抱負的悲涼心境,也是對唐代由盛轉衰的書寫?!安还苊鎸Φ氖强嗤催€是孤寂的心情,當你在長江邊揮灑成詩時,卻常常能寫出超越個人心境、氣象開闊的詩作,這可能正反映了浩蕩長江對寫作者的深刻影響?!?/p>
家住南京幕府山下的著名詩人、《揚子江詩刊》主編胡弦常常在長江邊漫步,也熟悉詩歌里的長江?!懊恳皇自娎锏拈L江,都給我們不同的生命感覺和審美體驗。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里的長江,是一種詩意感覺里的長江;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里的長江,是浪漫愛情的長江;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里的長江,是英雄魂魄的長江。長江代表了我們所有文化中的幾乎所有的屬性?!焙艺J為,對于詩人來說,長江不僅具備地理意義,更是一種文化意象。紙上的長江,更具有瞬間的永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