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云錦織造“南京工匠”候選人比試技藝
絲線“編碼解碼”,創(chuàng)造“寸錦寸金”
云錦藝人現場展示技藝。 (攝/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寸錦寸金”的南京云錦是如何織就的?在近日舉行的2018年度“南京工匠”選樹南京云錦織造技藝候選人絕技絕活展示活動上,記者一探究竟。
此前,經過選拔,有3名云錦藝人成為云錦織造“南京工匠”候選人,他們都是從事云錦織造四五十年的老師傅。活動現場擺放著3臺高大的織機,看起來有四五米高。一位師傅坐在高高的織機上方“提花”,另一位師傅坐在下面“交織”,默契配合。
現場一名評審專家向記者詳細介紹說,織云錦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織造之前,首先要設計,設計師將作品所包含的各個元素通過線條表現,繪制成細致的白描稿。接下來,進入“意匠”環(huán)節(jié),將復制過來的白描稿描圖、上色,變成色塊。然后是挑花結本,相當于“電腦編程”,這是云錦織造的核心步驟。
活動現場,有云錦藝人展示了挑花結本的過程。只見她雙手在絲線間游走,或挑或提,用絲線作經線,用棉線作緯線,以結繩記事法將結構、位置、色彩的所有信息挑制成花本程序,形成一個個繩結。“這個步驟便是挑花結本,紋樣設計好了之后,將其編制成可供織造使用的程序。”一名專家介紹說,織造時該提哪根線都是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編排好的。聽完介紹,大家都不禁為古人的智慧而驚嘆。
織機旁,“南京工匠”候選人金文正在熟練地腳踩手推,穿梭挑花。高處坐著他的搭檔,那些記錄了所有信息的“密碼繩結”在織機上被“解碼”。織造過程中,織手只能看到反面,通過織機下面的鏡子反射,才能看到花色。金文對記者說:“你過來從這兒看鏡子里,可以看到花色。”記者透過鏡子,看到了一只只可愛的小豬。“明年是豬年,所以我就設計了這種花色。”金文說,他們兩人這樣配合,一天也只能織3到5厘米。
今年64歲的金文從事云錦織造已有40多年,是20世紀龍袍織造第一人,他織造的《明萬歷皇帝妝花紗龍袍》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最高獎“金杯獎”。這些年,他想盡各種辦法通過各種途徑,希望把云錦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云錦。“現在愿意學這個的年輕人很少,我的徒弟當中最年輕的也已經40多歲了。”金文說。
很多云錦匠人都說他們一生只會做一件事,就是織云錦,云錦就是他們一生的心血寄托。“南京工匠”候選人馬順寶織造云錦也已40多年,曾參與多件重要絲織文物的復制和龍袍的織造,2015年米蘭世博會“南京周”展出的云錦巨幅作品《蒙娜麗莎》就是他的杰作。“云錦織造很辛苦,每天坐著重復勞動,但每每完成一件滿意的作品時,就很有成就感。" 馬順寶說。
本次活動由市總工會、市人社局、南京廣電集團聯合主辦,市職工技協辦公室承辦。
(南京日報記者 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