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新上海地鐵乘梯須知明確“禁止行走或奔跑” “左行右立”被徹底否定
這幾天,只要你走進上海地鐵車站,自動扶梯旁醒目的全新版“自動扶梯乘梯須知”即映入眼簾。“須知”的第一條就是“禁止行走或奔跑”。這意味著登乘電梯時,大家再也不要急匆匆“趕路”了,“左行右立”也已被徹底否定,扶好扶手、站穩(wěn)上下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電梯上“趕路”事故不少
自動扶梯,右側(cè)站立,左面讓出以方便有急事要“趕路”的乘客行走。這就是風行一時的“左行右立”。看上去很合理,還曾是“國際慣例”,好幾年前,它還被作為“文明出行”的倡導內(nèi)容之一在滬上大力宣傳。然而,你站你的,我走我的,真的相安無事?
事實上,“左行右立”是一個陷阱。留出一條通道“誘導”乘客在電梯上步行,忽略了行走于電梯上其實是高風險行為。君不見,自動扶梯上因“趕路”而造成的傷害事故還真有點觸目驚心呢。
一年多前,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就終審判決了一起因為在自動扶梯上走動引發(fā)的糾紛案。案情是:一位50多歲的女士帶著8歲的侄女乘坐地鐵,兩人乘上行自動扶梯。當時后面有位男乘客,他想要超越前面女士的侄女。女士發(fā)現(xiàn)了男乘客想要向前的意圖,將侄女拉過避讓。但那時女孩已經(jīng)被男乘客碰撞,站立不穩(wěn)。女士為保護侄女,身體失去平衡,從扶梯上摔倒。事后,醫(yī)院診斷女士為脛腓骨干骨折,并進行了手術(shù)。經(jīng)鑒定,其左腿受傷較重,構(gòu)成了一定程度的傷殘。
男乘客自然被告上法院,被要求賠償各種損失費22萬元。法院認為,男乘客從女士的侄女右側(cè)強行通過,將女孩擠向女士,導致女士為攙扶侄女而摔倒并造成后果,肇事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在酌情確定了女士因受傷產(chǎn)生的各項費用后,法院最后判決男乘客賠償受傷女士各種費用11萬余元。
“左行右立”加重電梯磨損
“在電梯上快速行走,不僅容易碰擦到人,引發(fā)安全事故,而且只站在扶梯右邊,受力平衡被打破,必然會加重電梯磨損,增加電梯養(yǎng)護的難度。”電梯專家劉工程師如是說。
劉工程師還透露,曾經(jīng)在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約80%以上的扶梯,其右側(cè)梯級鏈明顯比左側(cè)磨損嚴重,導致梯級輕微傾斜,梯級兩側(cè)擋板及梳齒板磨損加劇。
事實上,“左行右立”會導致扶梯局部部件承受過多的疲勞沖擊,縮短設備壽命,使扶梯頻繁發(fā)生故障。“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就是電梯在運營時,其梯級高度比人行樓梯的臺階高度要高。電梯的梯級高度為21厘米,高于樓梯近6厘米,電梯梯級最多站兩個人,乘客在運動的電扶梯上面行走或奔跑,容易踏空或被絆倒。”專家指出。
其實,客流高峰時,乘客為了“趕路”,在扶梯上快速通行,不僅節(jié)省的時間有限,而且容易造成自身和他人摔倒。從扶梯的機械設計上看,其踏步的確更高,在非緊急情況下,本身就不是考慮作為樓梯的功能使用的。乘客長時間靠電梯一側(cè)站立,電梯也會吃不消。
雖然國家規(guī)定,對所有電梯每個月都要保養(yǎng)至少兩次,但由此帶來的機械疲勞磨損并不一定都能通過保養(yǎng)解決,很可能將會涉及部件更換、報廢,影響使用壽命。
仍存習慣性“左行右立”
“上海地鐵目前日均客流超大,現(xiàn)在就是早高峰,你看看扶梯上,那么多乘客。你想,如果每級電梯上右面站人,左面讓出來,會造成很大的空間浪費,而并排站兩個人,通行效率反而更高,而且受力均衡,更安全。”昨天7點半,1號線徐家匯站一位乘客對記者表示。
記者發(fā)現(xiàn),在徐家匯站的自動扶梯上,乘客已經(jīng)不再讓出左面空位,這里已經(jīng)無法走人了,大都是左右都站立著人。
多位乘客坦言,能做到文明禮讓當然最好,但如果“左行右立”的確有安全隱患,還是認可安全第一而放棄“左行右立”。“你如果有急事,可以走人行樓梯嘛,干嘛非走電梯呢。”一位乘客干脆地說。
不過,客流低谷時段,有不少乘客還是會在自動扶梯左側(cè)快速行走,看上去是想抓緊時間,在電梯上更快速地“趕路”,而右面站立著的乘客似乎也沒有什么意見,默認了這種行為。
“人不多的時候,還是會習慣站到右邊,把左邊讓出來。”一位乘客告訴記者。她還說:“好幾年前不是一直在宣傳‘左行右立’嗎,好像讓出左邊給有急事的人走是應該的,時間長了也就形成了習慣。不瞞你說,我有時為了趕時間也在電梯上快速走過,尤其是看到列車進站了,就想快點從電梯上下去,怕耽誤了乘車。”
這位女乘客的一部分說法得到了站務員的認同。4號線宜山路站一名孫姓站務員說:“我經(jīng)??吹阶詣臃鎏萆献竺孢€是會有人在行走。有的乘客想快點上下,還打招呼要求避讓,而被打招呼的乘客還很配合地避讓著。這樣的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電梯上人比較少的時候,而早高峰期間電梯上都是人,誰都不會讓出左面的空間給你走的,你就是想‘左行右立’也很難。”
記者近日在1號線徐家匯站、3號線虹橋路站、2號線中山公園站、4號線宜山路站看到,不少乘客在電梯上都握緊扶手,但看手機的乘客幾乎隨時可見,還有的在相互聊天而放松了扶手。
“以前很少握緊扶手,經(jīng)常邊乘電梯邊玩手機,今后的確要注意,盡量不做‘低頭族’。”一名乘客說。
各地改為提倡“站穩(wěn)扶好”
“‘左行右立’應該是國際慣例嘛,現(xiàn)在還是有乘客這樣做。這不對嗎?我不清楚啊。我有時還提醒乘客:不著急的乘客請站右邊,左面通道請讓給想快速通過的朋友走??雌饋斫窈蟛荒苓@樣說了。”昨天,63歲的地鐵志愿者王先生告訴記者。
昨天上午,王先生給記者傳來信息:“今天我到地鐵公司問了,現(xiàn)在不主張‘左行右立’了,所有電梯旁要重新?lián)Q上新的安全提示標識。”
王先生有一點沒說錯,“左行右立”的確是在國外興起的。不過在好幾年前,日、韓、加等國相繼取消了這一提倡。日本電梯協(xié)會曾在宣傳告知中描述道:“自動扶梯是需要緊握扶手、靜止站立的乘用工具。近些年來,因為乘用者的行走而引起與其他乘用者的接觸,甚至是跌倒事故也時有發(fā)生。”
在國內(nèi),天津、南京、西安等城市也已經(jīng)放棄“左行右立”,而是提倡“站穩(wěn)扶好”。
連日來,記者在地鐵車站電梯口觀察,發(fā)現(xiàn)語音提示反復播報“請緊握扶手,不要看手機,注意腳下安全”,并沒有明確告知不要“左行右立”,目前只是在新貼出的告示中,明確宣布“禁止行走或奔跑”。
一切安全隱患都應該被驅(qū)除
上海地鐵站內(nèi)的宣傳以安全方面的內(nèi)容為主,著重于緊握扶手、不要看手機、注意腳下安全等注意事項的宣傳,“左行右立”也早已經(jīng)不提了。
以前曾經(jīng)有一部以動畫3D和真人相結(jié)合方式呈現(xiàn)的3D真人秀公共安全宣傳片,在上海軌交全部車站的近200個LED大屏幕和2萬多個移動電視屏上正式播出。該片在宣傳乘坐電梯安全時,也已剔除了“左行右立”的宣傳語,而是以“面向前方站穩(wěn),手握扶梯,不要探頭張望”取而代之。
“我們曾經(jīng)把‘左行右立’作為一種文明進行倡導,但導致電梯受力不均以及行走導致安全的問題一直存在。我也注意到,上海的公共場所已不再有“左行右立”的引導提示。應該肯定這樣的進步。畢竟,對于最寶貴的生命,一切安全隱患都應該盡量驅(qū)除。”律師劉林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指出:電梯安全其實是一件關(guān)乎性命的大事。在這個問題上,一切必須秉持科學的態(tài)度。正所謂:“扶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乘梯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記者 鐘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