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一策”激活“沉睡”毛地
黃浦兩核心地塊舊改生效
昨天是上海黃浦區(qū)董家渡14號舊改地塊(二期)正式簽約首日,截至12時,簽約率已達到了98.1%,遠超85%的生效比例。這意味地塊內700多戶居民將告別“拎馬桶”的生活。6月10日,緊鄰的五坊園四期舊改地塊二輪正式簽約首日達到了99.27%的簽約率,創(chuàng)造了黃浦區(qū)舊改征收新紀錄,635戶居民將受益。
五坊園四期與董家渡14號地塊(二期)均屬“毛地”。毛地出讓,是上海過去推行的一種舊改方式,由開發(fā)商承擔地塊的改造,但出于種種原因,不少毛地無法啟動舊改,地塊內情況復雜,居民舊改意愿非常強。去年以來,上海通過“一地一策”方式激活這些“沉睡”的毛地,讓舊改“陽光”不漏下一個角落。黃浦區(qū)在這兩個地塊上引入了市場化力量與區(qū)屬國企“接盤”,掃清了毛地舊改的歷史遺留問題。
兩個舊改地塊都在黃浦區(qū)小東門街道轄區(qū),舊改啟動以來,小東門街道就成立了征收推進小組,明確責任分工,選派黨員干部深入征收基地一線,疏導居民矛盾;牽頭區(qū)多部門定期、定主題召開協(xié)調會、座談會,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建議;街道、居委還與征收所結對成立臨時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用心服務群眾,聚焦群眾關切,發(fā)揮舊改基地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這些舉措都成為推動兩個地塊早生效、高簽約率的有力保障。 (記者 唐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