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讓石庫門更多姿?上海市民建議城市更新:要留住煙火氣和歷史感
“要留存好城市的記憶和鄉(xiāng)愁,讓石庫門這一特殊建筑形態(tài)以更多姿、更富有活力的形態(tài)留存下去?!苯眨虾|S浦區(qū)人民建議征集辦近日收到這樣一則人民建議。黃浦區(qū)是石庫門建筑較為密集的區(qū)域,市民在建議中呼吁,“城市更新”要保護傳承好“最上海”的城市歷史文脈。
石庫門怎么修繕、怎么保護,一直以來備受關注。近年來,申城比較典型的石庫門建筑大多已列入優(yōu)秀歷史保護建筑和不可移動文物加以保護,但仍然有大量的石庫門住宅由于建造年代久遠,房屋本體結構較差、基礎設施不完備、過度使用等原因,居住條件相對較差,還有大量的石庫門住宅隨著城市建設和舊區(qū)改造的進程面臨拆除。不能簡單地全部推翻重建已成為共識,但在石庫門保護與改善民生之間如何兼顧、城市更新與保留風貌感如何平衡上,仍有待探索。
收到建議后,黃浦區(qū)房管局主動牽頭聯(lián)系區(qū)規(guī)劃資源局、區(qū)文化旅游局,就如何更好保留保護石庫門建筑,更好彰顯黃浦海派特色等方面進行對接溝通,并對市民予以了回應。
“內外兼修”的原生態(tài)保護受認可
自2016年起,黃浦區(qū)房管局就已啟動開展居住類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性修繕工作,先后完成了吉祥里、集賢村、南昌路沿線、金谷邨等一批近15萬平方米石庫門里弄住宅修繕工程。
黃浦區(qū)金壇路35弄集賢村,是20世紀30年代的石庫門新式里弄小區(qū)。2017年至2021年間,黃浦區(qū)房管局對其組織了更新修繕。如今,集賢村常被作為石庫門保護性修繕的一個“樣本”。
小區(qū)進門右側的21號樓去年底剛剛完工。外墻看著有些新,下半為紅磚,上半為米黃色墻面,細看處處透著不屬于這個時代的沉淀感。黃浦區(qū)房管局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科科長項旻介紹,美觀大方的背后,修繕并不容易。由于此前集賢村外墻已被粉刷,在修繕中,恢復原建筑外立面是首要的工作。21號樓的外墻,如今采用敷貼一層薄薄的紅磚片的方式來修舊如舊。原外墻紅磚產自早已關門停產的“上海泰山磚廠”,為了還原“泰山磚”的模樣,黃浦區(qū)特意找來廠家定制開模,精心調制,使得顏色外觀和原泰山磚幾乎一致,從而還原了老建筑的初始模樣。
“集賢村里每幢樓都是不一樣的石庫門樣式,外墻的修繕方式也都不一樣”,有摻了黃色色粉的水泥拉毛墻面、有清洗涂料還原出來的青磚墻面,項旻指著一幢幢樓介紹。“而修繕,不僅僅是保護它的外觀,還要顧及里面居民的生活體驗?!币布匆皟韧饧嫘蕖薄?/p>
和常見的石庫門小區(qū)一樣,集賢村內也是“七十二家房客”的模樣。內部修繕時,除了粉刷公共區(qū)域、在走廊安裝燈之外,公共過道內還新增了一批木質櫥柜,額外添置了灶臺和水池。在21號樓的三樓,衛(wèi)生間里用推拉門隔出一塊區(qū)域,安裝了一排抽水馬桶,鋪了地磚、瓷磚,安裝了吊頂、潔具、臺盆,“螺螄殼里做道場”,盡可能緩解此前煤衛(wèi)合用帶來的不便。
在21號樓門口,看到記者探訪,幾位正打算出門的阿婆定了腳,主動上前給記者介紹起了自家房子?!斑@里地段不如南京西路、淮海西路,但也因為當時的地價低,所以房子建得開間大,住著舒服。不瞞你說,當時這里還是以前上海道臺衙門所在地,旁邊就是巡道街……”房子由內到外修繕好了,城市的歷史文脈延續(xù)下來了,阿婆話語中那股子“自豪”勁兒也來了。
“針灸式”更新為老建筑注入新活力
回應市民在建議中的期待,項旻介紹,如今他們更推崇“微型更新”的做法。即通過“美麗家園”,對石庫門等老式里弄小區(qū)進行“針灸式”的更新,從而提升石庫門居住環(huán)境品質和文化趣味。
在南昌路280弄、290弄人民坊小區(qū),住宅綜合修繕工程正在進行之中。人民坊也是個聯(lián)排里弄小區(qū),是早期的職工宿舍。由于歷史原因,這里的建筑結構已在反復搭建中看不出當初的模樣。一樓本是一排漂亮的立柱連廊,隨著居民們搭建外擴,整個連廊大部分被糊上水泥圍墻,改造成了一間間廚房、衛(wèi)生間。二樓的開放式欄桿陽臺也幾乎消失不見,年代悠久的石欄桿被淹沒在青灰色的水泥之中。
在修繕改造時,對于這類被改變的建筑結構,要不要將搭建拆掉還原出原貌?項旻認為,不論怎么修繕改造,有一個核心原則不能改變,“保護的前提,是尊重這里是老百姓生活的家園”,如果因為修繕,讓老百姓降低生活條件,保護也失去了意義。她把歷史建筑比做老人,修繕前的檢查成了體檢。針對不同的身體狀況,有著不同的修繕規(guī)劃。針對基礎條件差的,則通過更新改造,通過技術處理盡可能恢復昔日風采;針對風貌完整、品質尚佳的里弄小區(qū),則進一步提高修繕標準。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讓“老人”延年益壽。
在南昌路沿線,大量的老小區(qū)正在逐一進行這樣的修繕改造。項旻則用“針灸”這個詞來形容其過程:“我們采取的是比較溫和的做法,沒有對形態(tài)大拆大建,而是一點點做一點點更新?!弊咴诔錆M煙火氣的南昌路上,梧桐成蔭、處處巧思,小店、咖啡館、人文客廳、科學會堂,配合街區(qū)的風貌煥新和功能提升,老馬路被注入了新活力。
據(jù)黃浦區(qū)房管局介紹,黃浦區(qū)目前正在全力推進衡復風貌區(qū)內梅蘭坊、淮海坊、人民坊、和合坊等里弄綜合修繕工程,提升居住類歷史建筑品質,維持里弄建筑原生態(tài)居住功能,保留上海里弄生活記憶。下一步,落實轉化市民的建議,黃浦區(qū)區(qū)房管局已與區(qū)文化旅游局、區(qū)綠化市容局、各相關街道以及各公房集團對接,力爭以改善民生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房屋能級為目標,重點啟動一批石庫門建筑的修繕和功能提升項目,全面開啟保護建筑更新修繕更新2.0版本。在修繕項目安排方面,將按照房屋完損情況,居民改造意愿“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以整街坊為單元,內外兼修,提升環(huán)境,以點帶面形成成片風貌保護的聚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