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泰國少年足球隊13人洞穴失聯九天仍有生還可能 中方救援隊凌晨進洞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6月23號,泰國12名少年足球運動員和一名教練進入一處國家公園洞穴內“探險”后失蹤,7月1日已經是他們失聯的第9天,國內外多支救援隊晝夜搜救,截至目前仍然無果。
這處洞穴全長超過10公里,是泰國第四長的洞穴,由于洞內地形復雜,至今沒人能走完全程。雨季時,洞內水流湍急,13人失蹤以來,洞內多片區(qū)域被雨水淹沒,水中淤泥堆積,能見度極低,給搜救工作造成很大難度。
目前,除了泰國派出的至少1000名救援人員,中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緬甸、老撾等國都已派出洞穴探考專家和救援隊。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官網顯示,應泰方邀請,來自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的6位中國洞穴救援專家已抵達泰國,于29號到達清萊現場。

天氣好轉,搜救隊員又前進了250米
據新華社駐泰國記者李欣瑩介紹,這次失蹤的足球小將們是來自泰國北部清萊府湄賽縣的一支泰文名翻譯成為“野豬”的青少年足球隊,隊員年齡在11到16歲之間,同時,帶領他們進入洞穴,據說是進行“特訓”的他們的副教練也很年輕,只有25歲。目前,搜救工作持續(xù)進行,但13名失蹤人員仍然未被找到。由于現在洞穴里的積水較多,水流湍急,而且道路泥濘濕滑,很危險,所以,現在除了救援人員外,其他人,包括記者是在內不能進入洞穴的。不過每天,清萊府的官員會給在現場的媒體開吹風會,通報一下救援的進展。根據30日的最新通告,由于近兩天天氣好轉,洞穴抽水工作大有進展,洞內水位降低,抽出的水比之前清,泰方海軍搜救隊已能再度進行洞潛搜救。搜救人員以向預判的失蹤人員所在地又前進了250米。
李欣瑩還介紹,目前水下能見度很差,給救援帶來了難度:“我們同時也了解到,救援人員能夠到達的“第三營地”也就是距離洞口3公里左右的位置,距離預判的失蹤人員所在地還有大概2公里的距離。雖然向前推進了250米,但是再往前的路也全都被水封住,水上沒有空間,而且水下能見度很差,這個大大增加了洞內潛水救援的難度。目前就是希望這個晴朗少雨的天能多持續(xù)兩天,洞穴內的水可以進一步減少,降低救援難度。同時我們也了解到,泰國軍方最近兩天還通過了山體的一個豎井,往洞里放了一些補給以及通訊設備,前天還成功放下去一名搜救隊員,對洞內石室進行勘探。不排除可能會從洞內通過鉆探進行推進。”
專家:失蹤人員仍有生還可能
此次救援行動,泰國官方和軍隊都出動了哪些救援力量?失聯的13人還有多大生還希望?李欣瑩說:“泰國軍方這邊出動了1000多名官兵,陸軍、海軍都有,還有附近的邊防部隊也加入了搜救的隊伍。現場我們還看到有很多,包括中國在內的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救援團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洞穴專家救援隊,這次帶了水下三維成像儀、水下機器人等專業(yè)設備,通過中國駐泰使領館的溝通協調,已經與泰國海軍對接,并進洞勘探,制定救援方案。根據這個搜救隊的專家分析,這幾名失蹤人員在進洞前身上應該是帶了少量食物,加上洞里有水和稀薄的空氣,還有他們本身從事體育鍛煉,身體素質比較好,因此,在沒有生病或者受傷的情況下,他們應該能支撐兩周的時間,也就是說生還的希望還是有的。”

中方救援隊凌晨進入洞穴輸送物資
目前,救援現場開辟了三塊救援營地。此前,救援團隊曾在第二營地的位置發(fā)現孩子們留下的腳印標記,這幫助救援團隊判斷少年們的具體方位。今天凌晨,中國之聲聯系上中方救援隊領隊王英頡,據他介紹,泰國當地時間今天凌晨3點,北京時間凌晨4點,中方救援隊會進入洞穴展開進一步救援工作,這次進入洞穴的主要任務,就是向最前端的第三營地運送物資。
王英頡透露:“目前情況是我們從洞口進入里面800米左右,物資運輸都需要潛水的方式送到第三營地,只有我們儲備物資夠多的時候,才能進行下一階段,也就是第三營地到幸存者可能存在的空腔位置做攻堅。目前我們遇到一些困難,第一,泰國北部目前正處于雨季,連日大雨導致水位暴漲,目前水下能見度還是很低,一些狹窄地方水流速很高,這對潛水員的生命安全有影響。另外,間斷性的水位上漲和消失,對我們作業(yè)和每天的計劃都有很大挑戰(zhàn)。目前的計劃是,繼續(xù)配合泰國皇家海軍的繼續(xù)進行第三營地的攻堅工作,這次團隊里有非常專業(yè)的洞穴潛水專家,這在攻堅階段可能會發(fā)揮比較重要的作用,第二我們還會在豎井和陸地上做一些搜救工作,看能否跟地下暗河失蹤者身處洞穴有通聯,我們也會嘗試著從豎井降下去,做搜救工作。”

此外,王英頡隊長特別提到,在救援現場多國專業(yè)救援團隊合作順暢,救援行動高效展開:“參與到現場的救援組織和隊伍都有各自的特色,這一點組織方泰國政府對這塊是比較科學的指揮的,比如我們有些國外的隊伍擅長水下通訊,他就把水下搜救和后勤保障編為一組;第二救援人員非常融洽,今天我們跟比利時,跟美軍合作都非常高效,大家并沒有什么技術上或是意見上的不統(tǒng)一。”
記者:王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