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難”互助社是由村(社區(qū))居民自愿成立的社會組織,主要作用是組織居民互幫互助,對轄區(qū)內居民開展急難救助。建立村(社區(qū))“救急難”互助社是我市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深入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相銜接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市民政部門謀在先、干在前、落在實,全力推進村(社區(qū))“救急難”互助社建設,我市也成為全省第一批實現村(社區(qū))“救急難”互助社全覆蓋的地區(qū)。
多模式規(guī)范登記。我市在推廣建設“救急難”互助社過程中,指導各村(社區(qū))可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向縣級民政部門申請注冊登記為社會團體或向鄉(xiāng)鎮(zhèn)(街道)申請備案登記為公益慈善類社區(qū)社會組織的“二選一”模式成立互助社。各互助社充分吸納本地黨員、老教師、企業(yè)家、捐贈人等為成員,有效提高工作的權威性、公信力。鄉(xiāng)鎮(zhèn)(街道)根據工作需要,成立了互助社聯合會,發(fā)揮管理服務協調作用,規(guī)范轄區(qū)內互助社救助行為,為其提供資源支持、資金代管、人員培訓等服務。目前,我市1349個村(社區(qū))均已成立“救急難”互助社,其中注冊登記為社會團體的有617家、備案登記為社區(qū)社會組織的有732家。
多渠道籌集資金。村(社區(qū))互助社成立時所需救助資金主要通過縣級財政補助、村級集體資金支持、社會力量捐贈三個渠道進行籌集,成立后主要依靠社會力量捐贈予以保障。各村(社區(qū))互助社通過設立愛心榜、發(fā)放感謝信、贈送錦旗等方式,大力爭取當地居民及有關慈善組織、愛心企業(yè)、公益人士等社會力量的持續(xù)資金支持,激發(fā)更多社會力量關心關注互助社發(fā)展。目前,我市所轄村(社區(qū))“救急難”互助社共籌集資金4350.1萬元,其中縣級財政補助1007.0萬元、村集體資金支持2021.3萬元、社會力量捐贈1321.8萬元。
多形式實施救助。我市4月印發(fā)了《亳州市村(社區(qū))“救急難”互助社工作操作規(guī)程》,對互助社的救助對象、救助標準、救助方式、救助程序等進行明確規(guī)定。指導互助社發(fā)揮資金使用自主權,按照以資金救助為主、實物救助和轉介服務為輔的救助方式,分類分檔予以救助。對接受低保、特困等政府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困難的給予補充救助,對不符合政府救助條件但基本生活暫時有困難的給予應急救助。實施救助后,救助對象急難情形得到緩解但仍存在特殊困難的,互助社再聯系社會力量提供針對性幫扶措施,包括發(fā)放救助金或提供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等幫扶服務。目前,我市村(社區(qū))“救急難”互助社累計救助2101人次,發(fā)放救助款物159.8萬元,對救助后仍有特殊困難的提供轉介幫扶127人次。(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