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公為主題的合肥一號線地鐵列車極具特色。本報資料圖片
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全省“兩會”即將召開。回首過去一年,我省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展望新的一年,老百姓又有更多的期盼。今天起,新安晚報推出“我們這一年”策劃,記錄普通老百姓這一年的故事,以及他們身邊的點滴變化,并展現他們對未來的期待。
老家合肥長豐的“90 后”曹楊,是合肥濱湖新區(qū)的一名普通城管隊員,在濱湖新區(qū)生活工作已有三年,目睹腳下的這片熱土不斷發(fā)生著變化。過去的一年,曹楊對濱湖乃至合肥日新月異的都市建設感觸更深。
地鐵開通彰顯大城市范
“最興奮的事情當然是地鐵開通了。”曹楊告訴記者,這一年他和同事們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最大的任務之一就是保障地鐵的出行,“說真的,小時候認為地鐵是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才有的,沒想到現在合肥也通了。”為了保障地鐵出行,曹楊和同事們對地鐵出入口和沿線的衛(wèi)生進行了一次大掃除,有的中隊還成立了志愿隊。
“地鐵開通是這座城市令人驕傲的事情,我們也想奉獻自己的力量在里面。”曹楊還專門體驗了一次地鐵,“也沒什么事,就是想體驗一下,感覺真的很不錯,我覺得比北京上海的地鐵坐得都舒服。”
在曹楊看來,地鐵的開通,并不僅僅是為合肥市民提供了新的出行渠道,也標志著合肥建設國際化都市又取得了新的成果。“以前,很多人對合肥的印象,還是一個小城市,但這兩年,合肥市定位成比肩杭州、南京的長三角副中心,要打造國際化都市,確確實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除了地鐵之外,去年濱湖新區(qū)另一件大事,就是萬達樂園的開放。曹楊說,萬達樂園的開放,給濱湖帶來了很多人
氣,“游樂園、水上世界這樣的項目,很吸引人,合肥人以前一直愁著周末去哪休閑度假,現在選擇越來越多。這也讓我更加覺得,合肥像一個大都市了。”
街頭巷尾變得干凈整潔
作為一名城管隊員,曹楊平時接觸最多的,還是普通人和普通的街巷。而這一年里,他也看到了讓人欣喜的變化。
“首先是那些背街小巷吧,說實話以前很多小巷都不太好看,有的還不衛(wèi)生,現在經過一系列的整治,很多地方都變得漂亮多了。”曹楊說,這幾年合肥一直在加強城市設計和立面景觀綜合整治,“比如店招牌的設置、立面的呈現等,都有很多的要求,而且統(tǒng)一風格,這樣老百姓會覺得周圍的道路和環(huán)境改善了很多。”
曹楊每天在濱湖新區(qū)走街串巷,接觸了很多來合肥工作、生活的人,“他們也和這片土地一樣,不斷讓人發(fā)現驚喜。”
曹楊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姓周的淮北小伙,“跟我年紀差不多,最早是做路邊攤販的,后來在城管的勸說下,租了門面,結果生意越做越大,現在開了好幾家連鎖店了。”
曹楊看到,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合肥工作、創(chuàng)業(yè),“我覺得,合肥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化都市,不僅要有高樓大廈、地鐵高架,更要吸引人們來追夢,成為人們成就事業(yè)的地方。”
一些“城市病”不容小覷
曹楊這一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合肥朝著國際化都市邁進的腳步。但是,他也看到,一些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病,開始慢慢顯現出來了。“比如說停車的問題,合肥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50 萬輛,平均每月還要增加1 萬多輛,停車問題不解決好,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擁堵,出行困難。”另外,隨著城市里人口越來越多,一些以前夠用的公共設施,也開始顯現出供需的失衡,“比如農貿市場,必須要跟上人口的增長才行,否則居民就會感到不方便。”
因此,對于即將到來的全省“兩會”,以及未來一年的頂層設計,曹楊最期盼的,就是出臺更多的政策措施,一方面發(fā)展國際化都市,一方面則要關注城市居民在這個進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類似于停車難這樣的問題,希望能有更好的辦法解決,讓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