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一位女士打電話到“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反映廬陽區(qū)環(huán)城北路靠近蒙城路橋東邊綠化帶,原先安裝的健身器材拆除后,新安裝的非常不實用,不方便市民鍛煉,要求予以調整。“12345”要求環(huán)城公園廬陽區(qū)范圍的管理單位——該區(qū)的市政和園林綠化管理辦公室認真調查處理,并在4月19日之前答復訴求人。
據了解,新器材和老器材都是9個品種,現(xiàn)在和原來一模一樣的有7個,更換了另外的2個。“換下的2個品種屬于大力量型器材,這是考慮到來環(huán)城公園鍛煉的大都是老年人,避免他們造成鍛煉傷害事故。”公園管理單位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滿足普通人健身的前提下,換上的2個品種屬于殘疾人康復器材,其中裸關節(jié)屈伸練習器適合下肢殘疾人,肩梯(又名大轉盤)適合上肢殘疾人,可以通過訓練達到康復效果。”
為什么老器材有14件,新器材減少為11件?這位負責人解釋道,“環(huán)城公園一邊緊鄰馬路,另一邊是河岸陡坡,能提供的鍛煉場地面積過小。老器材是2010年安裝的,按照當時的國標,對鍛煉安全區(qū)域要求較小;新器材是今年安裝的,按照現(xiàn)在的國標(GB19272-2011),要有較大的安全使用空間,所以只能根據場地面積,減少了器材數量。”
“新國標要求消除安全隱患,增加了限位、緩沖、阻尼等一系列設計。”這位負責人說,“可能是這些安全設計帶來的變化,初期使用者還不適應,從而感到新器材不如老器材實用,其實使用時間長了就會習慣,它們的鍛煉功能是一樣的。”
(葉罡 合肥晚報 合肥都市網記者 袁兵)
推薦閱讀:看漫山紅葉可以不再去香山 合肥科學島研發(fā)讓綠葉變色的神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