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大眾的觀展熱情,作為中法文化旅游年正式項目的“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近日官宣將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延展至5月20日,讓更多人領略中法人文交往結出的藝術碩果。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正值中法文化旅游年,第18屆中法文化之春在國內多地舉行,上海陸續(xù)迎來上百場法國文化藝術活動。自年初以來,全城陸續(xù)舉辦的一批展覽含“法”量極高,不僅帶來鮮活生動的法蘭西藝術風情,更以藝術巡禮中法綿長深厚的情誼。
呈現(xiàn)不同時期的中法藝術交流
中法之間密切的人文藝術往來,可以追溯至三百多年前,曾促成法國宮廷勁刮的“中國風”,也曾孕育中國多種藝術領域的新風貌。正于申城舉辦的幾個展覽,不約而同指向中法文化藝術在各個方面的交流,并且給予當下啟發(fā)。
區(qū)別于其他傳統(tǒng)的藝術媒介,以“聲音”為創(chuàng)作媒介的藝術形式近年來才漸為人所知,它走在藝術實踐的最前沿,并結合跨學科探索不斷挑戰(zhàn)和拓展藝術邊界。西岸美術館最近啟幕的與法國蓬皮杜中心展陳合作年度特展“清醒夢境:聲音的旅程”,正是以“聲音”為媒介,邀請中外藝術家的作品同臺,把觀眾的耳朵叫醒,也把更多的創(chuàng)意靈感叫醒。來自蓬皮杜中心的重磅新媒體館藏和來自中國藝術家、音樂家的視聽裝置與聲音雕塑集結,搭建起一個跨文化的交流平臺。
將中國皮影化為融聲光電于一體的炫酷光影,邀請人們步入今時古夢,正在世博會博物館舉行的“一夢華胥——中國皮影光影藝術展”不僅是一次藝術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對話。展覽的技術團隊由光廷與法國Danny Rose工作室跨國攜手組建,運用國際化數(shù)字科技語言,中法創(chuàng)作者近百人耗時數(shù)萬小時,從中國民間皮影藝術館上萬件皮影館藏中甄選出數(shù)千件藏品,對其進行數(shù)字化二次創(chuàng)作。作為上海市“中國文化走出去”入選項目,該展覽此前已開啟全球巡展之旅,收獲不俗反響。
“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自1月27日開幕以來始終人氣高漲,總觀眾人數(shù)已突破48萬人次,新媒體平臺專有話題討論度破百萬大關。展覽聚焦的兩位藝術家林風眠與吳冠中,早年都曾留法學習藝術,在中西交融中以對于文化主體性的堅守,繪就最美“中國式風景”,創(chuàng)造了東西方文明互鑒在美術領域的代表性成就。
期待多維互動中的靈感碰撞
接下來至年底,申城多個文博藝術展館還將迎來一波又一波的法蘭西“藝”浪,涉及繪畫、裝置、攝影、裝飾藝術、時尚等多個領域。它們的到來或將成就藝術靈感的大爆發(fā),因為,文化藝術交流從來并非單向,而是在互動中激發(fā)活力。
這個夏天,人們將在遇見博物館(靜安館)邂逅“遇見拿破侖——消失的宮殿”。展覽匯集的80余件(套)法國珍貴文物,主要來自毀于火災的法國杜樂麗宮、圣克盧宮和默東宮,這也是展覽之名“消失的宮殿”的由來。幸運的是,一批重要家具和裝飾品在火災發(fā)生前被轉移出去,得以幸存。這些珍貴文物將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重聚在以多媒體數(shù)字技術復現(xiàn)的彼時的華美宮殿里,讓觀眾穿越時空體驗兩百多年前的法國宮廷風情和文化魅力。與此同時,法國藝術家安奈特·梅莎熱中國首次大型展覽“雜念”將登陸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回溯其半個世紀創(chuàng)作生涯。梅莎熱的藝術融合了女性的感性與超現(xiàn)實主義,將記憶視為靈感的載體,運用日常材料創(chuàng)作超越現(xiàn)實的組合作品。在這個展覽上,涵蓋多種媒介的重要作品將一一亮相。
賽努奇博物館是歐洲最早收藏亞洲藝術的博物館之一,與之攜手,上海東一美術館9月將迎來“水墨之游:巴黎賽努奇博物館藏現(xiàn)當代中國繪畫展”。展覽將呈現(xiàn)百余幅賽努奇館藏中最具代表性的近代與當代中國繪畫作品,既涵蓋徐悲鴻、林風眠、潘玉良、吳作人、常玉、趙無極、朱德群等20世紀赴法留學的中國藝術家,也展出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溥濡、于非闇、謝稚柳等活躍在20世紀中國畫壇的藝術家作品。這將是賽努奇海外中國繪畫藏品首次回國展出,讓人們從中窺見中法藝術百年來的交織與碰撞。
上海博物館東館今年11月推出的“卡地亞:美的魔術師”展,將展開中法文化藝術與美的又一次開創(chuàng)性對話。屆時,卡地亞典藏中具有代表性的珠寶、鐘表、器物等近300件珍品,將與中國文人畫寫意雋永的理念、江南巧工技藝的人文氣韻跨時空交流。同期于外灘源壹號啟幕的“雙城記”,則將以ART DECO這一于巴黎發(fā)端、同時影響上海都市文化的美學風格為母題,共繪由中法兩國裝飾藝術珍藏連接起的國與國之間美美與共的互鑒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