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項非遺躍然舞臺,約40項非遺場外“開市”,合肥、六安、蚌埠、安慶、淮南、黃山、阜陽等省內(nèi)多地市“好戲”同臺……3月1日晚,由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主辦的2025“江淮之春”非遺傳承·戲曲歌舞晚會在合肥大劇院精彩開演非遺之風吹拂滿城青綠
舞臺上,14個節(jié)目精彩串聯(lián),其中半數(shù)為原創(chuàng)節(jié)目首次亮相舞臺。“跨界融合”“全域格局”成為晚會關鍵詞。
跨界混搭,
節(jié)目還能這樣“融”
“過年啦!”一聲嘹亮激活舞臺,象征雪融春來。歌舞《過年啦》作為對非遺版春節(jié)的致敬,開啟整場非遺熱潮。
非遺元素與流行文化、時代熱點“跨界融合”,碰撞出驚艷火花。
央視86版《西游記》前五集孫悟空配音演員李世宏一聲“俺老孫來也!”喚醒熟悉記憶;激光雕刻與馬派皮影戲共敘一個“悟空故事”;街舞少年化身“小哪吒”,與央視86版《西游記》哪吒扮演者楊斌同臺,以炫酷舞步演繹“哪吒鬧海”傳說。
把非遺穿上身,節(jié)目《遺風織彩》將廬陽剪紙、舞獅、魚燈等元素“鑲”于旗袍之上,非遺與時尚潮流碰撞生輝。
以武王墩一號墓出土文物為靈感的原創(chuàng)作品《琴瑟和鳴》,將編鐘古樂與現(xiàn)代元素相交融,楚地神秘風情躍然眼前。
節(jié)目《榫與卯》,用臨泉雜技展示徽派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中的榫卯元素,用奇妙的建筑智慧、演員的默契配合展現(xiàn)中國自古以來的“和”之理念。
“全域安徽”的共鳴
安徽究竟是南方還是北方?將北方的豪爽與南方的溫婉“融于一爐”,本場晚會恰如安徽地理——一處南北相合相融、文化相逢相遇的舞臺。
晚會融合合肥、六安、蚌埠、安慶、淮南、黃山、阜陽等多地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包含黃梅戲、廬劇、巢湖民歌、燈舞(無為魚燈)、臨泉雜技、花鼓燈等11項國家級非遺,“全域安徽”格局打開。
節(jié)目《戲曲奇妙夜》聯(lián)唱黃梅戲、廬劇、泗州戲;節(jié)目《深情的土地》串起大別山民歌、五河民歌、桐城民歌、巢湖民歌;一曲《是南方也是北方》讓所有安徽人聽見來自血脈和地緣的共鳴。
結尾歌舞《傳》唱出所有非遺人的心聲。背景大屏上,安徽省99個國家級非遺的名字如星閃耀,幾乎每個安徽人都能從舞臺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家鄉(xiāng)”。
科技“握手”非遺
一場非遺晚會,激光雕刻、AI等科技“干貨”富集,展現(xiàn)“科里科氣”與“文里文氣”相交融的合肥。
晚會首次采用“移動冰屏裝置”,配合影視燈,構建徽派馬頭墻、楚地禮樂文物等場景,讓非遺符號隨節(jié)目實時切換,用“流動的舞臺”,打造“沉浸式”敘事場域。同時,還運用激光雕刻技術,精準投射非遺符號與故事場景。
晚會利用投影和大屏的視覺技術,AI復原嚴鳳英、丁玉蘭、李寶琴等戲曲名家演出片段,展示生生不息的傳承密碼。
此外,本次晚會在串聯(lián)方式上,一改“主持人串場”模式,采用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或表演者的講述進行串聯(lián),講述堅守情懷,訴說非遺傳承,讓整臺晚會成為有機整體。
逛吃逛吃,
遇見好吃好玩的非遺
晚會開始前,合肥大劇院一樓大廳內(nèi),非遺大集“開市”。
現(xiàn)場有非遺版春節(jié)主題展區(qū)、非遺雅集區(qū)、非遺展示互動區(qū)、非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展區(qū)等,“一站式”集納約40項非遺代表性項目。
非遺展示互動區(qū),展出鑄胎掐絲琺瑯制作技藝、竹編(舒席)等多地市的非遺代表性項目,觀眾欣喜體驗紙箋加工、童壽記木版年畫等內(nèi)容。還有廬陽糖畫、金牛大扁糖、公和堂獅子頭等“舌尖上的非遺”。
非遺版春節(jié)主題展區(qū),“年夜飯”熱鬧“開席”;五色獅子吉祥迎客;戲曲打卡點,徽劇、黃梅戲、廬劇、泗州戲、花鼓燈等戲曲行頭引來眾人打卡。
非遺雅集區(qū),琴曲、香道、插花、茗茶等文人雅士“心頭好”全都有。
非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區(qū),帶有各地文化烙印的奇趣文創(chuàng)引眾人“圍觀”。
今夜,合肥天鵝湖畔的燈光為非遺點亮。這場科技與人文共舞、傳統(tǒng)與未來對話的盛宴,讓人們看到,非遺不是束之高閣的標本,而是煙火氣里的生活,是青春洋溢的潮流,也是江淮兒女用心寫下的歲月情書。
非遺“可觸可感”,文化煙火氣升騰。一場“江淮之春”,看見“非遺之春”。
合肥日報-合新聞記者 張玉蓮 夏偉/文 楊鳳炆 高勇 羅浩宇 李康佳 楊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