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春陳望道在家鄉(xiāng)義烏山村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本的場景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還原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到來之際,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完成了10多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展覽陳列擴容,將于7月1日重新向公眾開放。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望志路106號(今興業(yè)路76號)召開,當時代表們聚集在狹小的石庫門廳堂里,探討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從此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開天辟地的革命與建設之路。
中共一大會址被譽為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發(fā)源地。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張黎明說,基礎陳列擴容更新后,在完整保存會址原貌和內部陳列基礎上,展覽面積從450平方米增至1000平方米,新增文物陳列12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0余件,并增加多媒體互動設施。
據介紹,紀念館從俄羅斯檔案部門最新取得的一批1920-1922年歷史文獻將首次亮相。見證中共一大的共產國際代表、俄籍情報人員尼克爾斯基的史料以往鮮有展示,此次一份署名尼克爾斯基、于1922年向遠東人民代表大會介紹中共情況的加密電報譯文作為確鑿史料公開。
擴容后,館內展覽對1921年在上海參加中共一大的全國13名出席者,逐一介紹履歷。他們是: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陳獨秀委派參加會議的包惠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