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傳媒通訊員王衛(wèi)峰
臺傳媒記者張聆聽
“試一試果樹剪枝,看誰剪得又好又快?”5月15日,剛從外省回家的牟同榮,在“家門口”又新收了兩名楊梅技術服務隊隊員。
老牟是黃巖區(qū)平田鄉(xiāng)人大代表、欣農果樹技術服務隊隊長。這次回家,他有兩個任務:一是再拉一支隊伍,馳援省外楊梅田間管理;二是推動本土鄉(xiāng)親擴大羅幔楊梅種植面積,提高效益,實現(xiàn)共富。
東魁楊梅用上羅幔栽培新技術,效益有望大幅上升,但前期資金投入較大,這讓部分思想保守的村民顧慮重重,謝國民就是其中一位。為此,老牟幫他算了一筆賬,并承諾由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和解決楊梅銷路問題,兩年內有望收回成本。聊了半晌午,直到對方點了頭,牟同榮才放下心。
牟同榮說,僅僅自家種好楊梅還是不夠,要讓大伙兒共同種好楊梅,給當?shù)貛砀眯б妫拍軐Φ闷鹑舜蟠淼纳矸荨?/p>
平田鄉(xiāng)現(xiàn)有東魁楊梅種植面積近萬畝,青龍崗村是平田鄉(xiāng)的楊梅核心產區(qū),這里不僅產出高品質東魁楊梅,還出了個遠近聞名的楊梅種植能手牟同榮,人稱“楊梅大王”。
這幾年,腦子靈活的牟同榮,不滿足于家中的一畝三分地,還拉起了隊伍,走南闖北搞楊梅技術承包,足跡遍布云南、重慶、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多個省份。
今年再次出征在即,牟同榮把新吸納的隊員拉到楊梅基地里,舉行了一次技術比武。他開門見山地說:“我們今天就相互比較、比賽,誰剪得好,以后讓你們出去,就可自己帶隊當隊長!”
在這蜿蜒的青龍崗上,成片粗壯的楊梅樹下,牟同榮先后帶出上百名村民走向山外淘金。而留在他身后的,則是由他以人大代表身份多年建議,并身體力行推動發(fā)展起來的平田鄉(xiāng)萬米高山東魁楊梅長廊。
“千山萬嶺羅幔帳,不住仙子住‘紅娘’。利在果農增效益,功在百姓吃放心……”面對即將奔赴的“新戰(zhàn)場”,牟同榮忍不住豪情萬丈,喊出了自編的順口溜,帶領一群精氣神十足的山鄉(xiāng)楊梅技術能手們,大步流星,漸漸消失在楊梅林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