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租房者租得起租得久?各地探索從源頭入手降成本,“多渠道保障”租賃房土地供應。記者了解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山東等地采取集體土地入市,“零溢價率”和“自持面積比例”競拍,以及劃撥等多種方式增加租賃用地面積,降低建設成本,讓租金更“親民”。
“零溢價率”競拍降成本
今年8月,國土資源部等部門確定北京、上海、廣州等13個城市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1年起,北京市陸續(xù)在朝陽區(qū)平房鄉(xiāng)、海淀區(qū)唐家?guī)X地區(qū)、昌平區(qū)北七家鎮(zhèn)等5個集體土地地塊開展了租賃住房項目試點,建設租賃住房1.28萬套。北京已確定今后5年將建租賃住房50萬套,主要在集體建設用地上建設。
深圳市今年9月1日宣布,擬恢復劃撥方式供地,其中包括只租不售的人才和保障性住房、創(chuàng)新型產(chǎn)業(yè)用房用地。
上海則加大供應以“租賃住房”為用途的地塊,并由國有企業(yè)“零溢價率”拍得。上海市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官網(wǎng)顯示,近兩個月的歷史成交地塊中有13幅“租賃住房”土地交易,競得人包括上海地產(chǎn)、張江集團、陸家嘴集團,建筑面積共計37.78萬平方米,均為起始價格交易。此外,光明集團、上海電氣等15家國企主動梳理存量土地用于租賃住房建設。
上海已明確,今后5年上海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將從“十二五”期間的5.9%提升到“十三五”期間的30.9%。
自去年11月起,北京、天津、成都等地陸續(xù)采取競拍自持面積建設租賃住房的探索,綠城、綠地、龍湖、萬科等知名開發(fā)商均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