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金陵晚報報道了南京鼓樓公安分局閱江樓派出所民警楊海波幫助束靜老人8年的故事后,感動了很多人。一位90歲的孫老太特意打來電話,“我也是楊海波警官的‘干媽’之一”。老太太有5個子女,四世同堂,本應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但她卻被家庭瑣事煩擾得常常夜不能寐。但幸運的是,孫老太一家遇到了楊海波。孫老太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但她獨獨認得“楊海波”這三個字。
深冬從城墻上背下走失的“五呆子”
“我們一家人真的是命途多舛,老的老、癱的癱、呆的呆、病的病,還有一堆麻煩事,幸虧還有楊警官。每當我們覺得活不下去的時候,他總能給我們帶來希望。”說這話的是王強的媳婦。
孫老太一家住在一間不到60平方米的屋子里,兩間房,住了5口人,孫老太和老伴以及他們的三兒子王強(化名)夫妻倆和最小的兒子王翔(化名)。小兒子王翔因為先天性智障,排行老五,人們漸漸忘記了他的真名,都喊他“五呆子”。家人說,王翔今年也快60歲了,每天就是喝酒抽煙,喝醉了就跑出去,人都找不到。早些年病情沒那么嚴重的時候,還工作過一段時間,后來單位倒閉了就一直賦閑在家,有十幾年了。
2010年深冬的一天,家人因為找不到王翔而報警,“當時是夜里11點,他早上10點多出門就沒回來。天氣太冷,我們怕他喝醉酒躺在外面,出意外。”
當時接警的正是楊海波。楊海波在走訪了周圍鄰居后得知,最后一次有人看見王翔時他準備爬上城墻。于是,楊海波打著手電筒,沿著6公里的城墻一點點搜索,找了近40分鐘后,終于在草叢里聽見了一聲微弱的呻吟。
“找到他的時候,他大小便失禁,身上都濕透了,又臭又臟,可是楊警官一點不嫌棄,就這么把他一路背了回來。”王強媳婦說。
這些年已記不清多少次這樣的尋找
這些年,像這樣的尋找,楊海波自己也不記得有多少次了。
有時是酷暑時節(jié),警服上混雜著汗味和臭味;有時是王翔跌得頭破血流,為了爭分奪秒地送醫(yī),警服上沾染了血腥味又混雜著消毒水味;甚至有兩次,王翔半夜躺在床上抽煙竟把棉花胎點著了,楊海波匆忙趕去滅火,警服上又沾上了煙味和焦味……
像王翔這樣的情況,很多敬老院都不愿意接收,楊海波輾轉多家,費了好大功夫,總算為他找到了一家敬老院。孫老太太說:“我以前睡覺很沉,自從小兒子半夜兩次點火燒被子,我就沒再睡過一個踏實覺?,F(xiàn)在終于又可以睡得安穩(wěn)了。”
也正是因為楊海波這一次次的尋找,讓孫老太一家人很感動,對他也很信任。
一輩子不識字的她卻認得這三個字
2011年,孫老太一家又遭遇打擊,老三王強被確診為喉癌,生病住院長達半年,隨后便發(fā)不出聲音了,卻不知家里因為房產(chǎn)糾紛已經(jīng)鬧得人仰馬翻。“兄弟姐妹認為他活不久了,老頭老太也都90歲了,擔心這套房產(chǎn)落到外人手里,就來吵鬧。”孫老太說。
因為信任,孫老太一家請來了楊海波,最終經(jīng)過他的調解,房產(chǎn)歸于王強名下。因為此事兄弟姐妹之間少有來往,這讓孫老太和老伴徹底寒了心。“這事一直鬧到2013年才算結束,之后老爺子便一病不起,癱瘓在家,老爺子倒在家那天還是楊警官把他背到醫(yī)院的。”王強媳婦說??紤]到一家人的實際情況,實在無暇分身照顧,在家人的授意下,楊海波又幫老爺子聯(lián)系了一家養(yǎng)老院。
“我們家老太非常依賴楊警官,家里大事小事都找他,別人她都信不過。”王強媳婦說。讓人驚奇的是,孫老太一輩子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但她獨獨認得“楊海波”這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