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開學又成了關鍵詞。很多家長托關系、找熟人,想幫孩子挑個“好座位”。不少家長都盯上中間靠前的位置,認為那里最容易出“學霸”。
不過,多位資深班主任指出:后排、第一排也常有學霸出沒。學霸,其實和座位沒多大關系。
家長
都想孩子靠前坐 除了第一排
張先生就曾為孩子座位一事,深受困擾。“去年兒子讀二年級,期中時學校舉行開放日活動,發(fā)現(xiàn)他孤零零坐在教室最后面,沒有同桌,邊上放著紙簍。問老師,說孩子比較好動,為了便于管理才這么安排。我聽著很不是滋味,感覺孩子被老師放棄了。”
王先生的兒子是班里優(yōu)等生,“老師會安排一些調(diào)皮的學生在他邊上,這也正常,但是有的孩子不是一般的皮,小動作很多。時間久了,我忍不住,跟老師提出換位子。”
對于教室中的理想座位,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家長發(fā)現(xiàn),雖然理由各異,大家看中的位置出奇一致:靠前,但是不要第一排。
家長周女士告訴記者,坐在后面可能聽不清老師講課,也看不清黑板。“但如果孩子個子慢慢變高了,那也不能強求。”
陳女士的回答則簡單明了:第二排中間。太靠前“吃粉筆灰”,太靠后聽不清講課,希望孩子坐在老師“眼皮底下”,是一種督促。
家長宋女士的女兒目前就讀于金陵中學,她的回答依舊是“靠前”,因為她總覺得成績不好的學生全部坐在班級后面。
老師
以身高為主 視力成績也要看
記者隨機采訪多名資深班主任后發(fā)現(xiàn),對于座位,老師都有一套自己的原則:成績優(yōu)異和相對薄弱的學生穿插、自律性強的和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排一起、男生和女生混搭……開學初就排座位,一旦排好,絕不輕易調(diào)整,除非個別學生有特殊的客觀原因。
南師附中新城中學的邵老師擔任班主任期間,一開學讓孩子們從高到矮排隊;再看視力,近視程度特別嚴重的作適當調(diào)整。邵老師說,現(xiàn)在教學電子顯示屏用得比較多,座位并不是越靠前就越好。也不會搞特殊座位,相反還要設置“幫扶”座位,把好動的孩子跟文靜的孩子搭配。
鼓樓第二實驗小學的濮鮮花老師是位資深班主任,“排座位的標準,身高是第一位,再看個性和成績,好動和安靜搭,學習強的和弱的搭;再根據(jù)男女比例搭。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支持換。”她說,“除了每周縱向換位,橫向也會交換,比如每個月,第一排跟第二排換等等,根本不存在什么黃金座位。”
老師
后排和第一排 也常有學霸出沒
那么,爸媽心中的理想座位,既照顧了身體有特殊情況的孩子,又能讓熊孩子們秒變學霸。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老師們的回答很統(tǒng)一:絕對不是。
邵老師坦言,并不會刻意將學霸和成績稍差一點的同學放在一起,或者放在班級的中間位置。“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跟坐在哪兒關系不大,主要是靠自己,即使是班級最后一排或者角落里,他們的成績還是很好。”
“我當年也是個學霸,就坐在最后一排。”濮老師說,現(xiàn)在帶的班上,班長也就坐在倒數(shù)第二排。難道后排是學霸專屬區(qū)?濮老師認為,這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她認為,坐后排的同學離老師遠,家長平時會勤加督促,學生也會比較自覺,在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下,的確可能是學霸。“另外,第一排也是很好的位子。”濮老師指出,坐在第一排的孩子更容易專心、更容易培養(yǎng)自信。
調(diào)查
身邊的學霸都坐哪兒?
目前就讀于龍江小學的丁一?就是一名學霸,還喜歡研究科技發(fā)明,養(yǎng)小動物。丁一?在班級里坐在前兩排,沒有再靠后過。“由于目前個子還沒長高,所以老師安排他坐在前兩排。”丁一?的媽媽周女士告訴記者。
目前就讀于南京外國語學校的李林徑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書法家,4月份在至真堂美術(shù)館舉辦了個人書法展,她還是學校書法社的創(chuàng)辦人兼社長。她的媽媽陳女士告訴記者,由于身高原因,李林徑一直坐在第三排或者第四排,沒有再往后過。
南航附屬高級中學高三班主任吳長宏認為,“學霸”跟座位沒有什么關系。“像我?guī)У陌?,成績名列前茅的前面、后面都有,沒有說非要坐在中間或前面。反而是比較淘氣或調(diào)皮的孩子,一般會被放在前面,離老師近,他們會收斂,我們也會多督促。也有學霸主動選擇后排,很多人以為是因為后排安靜,其實,課余時間,后排反而是最吵鬧的,但自覺的孩子依舊能學得很好。”
此外,他還告訴記者,在與家長的溝通中,要求選座位的少,但要求選好“同桌”及前后左右同學的卻比較多。“大多數(shù)是希望給自己的孩子安排個成績好的或性格好的同桌,比如成績不太好的,就希望能安排個成績好的做旁邊,有榜樣的作用。選性格好的,也是希望能夠相互鼓勵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