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南京地鐵公安接到兩起在校大學生遭電信詐騙的案件,嫌疑人都是通過QQ平臺,打著好友的旗號向對方借錢。目前,兩起案件均在偵查中。
9月11日上午7時30分左右,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顧某收到一條QQ好友添加提示信息,對方稱自己叫陳某某。由于顧某確實有同學叫陳某某,便添加了對方。
雙方寒暄后,“陳某某”稱因自己在國外,無法購買飛機票,請顧某幫其從某航空公司票務經理那里購買機票,并提供了對方的聯(lián)系方式。同時,“陳某某”給顧某發(fā)來了一張已轉賬7550元人民幣到顧某賬戶的截圖。
看到截圖后,顧某深信不疑,雖然賬戶還沒有顯示到賬信息,但“陳某某”稱國外匯款有可能延時。顧某便立刻聯(lián)系“票務經理”,并通過自己的支付寶賬號先將1000元轉賬給對方。
而這時,在父母的提醒下,顧某開始懷疑對方身份,在進行相關核實后,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而后報警。
無獨有偶,9月24日15時30分許,南京某高校大二學生金某也收到QQ好友信息,對方稱自己的朋友住院手術急需用錢,已向金某的銀行卡內匯出1600元,并發(fā)送了截圖轉賬信息,希望金某用支付寶轉賬給自己的朋友。金某信以為真,便用支付寶轉賬1600元人民幣,之后發(fā)現(xiàn)被騙。
據警方介紹,兩起案件的匯款過程都是發(fā)生在地鐵站臺或車廂內。
地鐵警方分析,此類有如下幾個共同點:都是登錄QQ等大學生常用的手機聊天交友平臺,利用好友身份進行詐騙;都是先在后臺制作轉賬截圖,取得了被騙者的信任; 都是以趕飛機、做手術等緊急事情為理由,催促對方盡快轉賬,不給其思考和質疑的時間。
警方提醒廣大大學生,網絡賬號存在被盜風險,不管對方是誰,只要通過網絡借錢,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務必和其本人當面確認或取得電話聯(lián)系,防止騙子披著QQ好友的“外衣”進行詐騙,要謹記“不聽、不信、不轉賬、不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