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軸》上的鐘樓鼓樓。
韓國古畫“朝天圖”驚現(xiàn)明代南京鼓樓鐘樓
研究者手繪復原這兩座建筑的原貌,和北京鐘鼓樓很近似
最近,有媒體報道,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南京鼓樓即將啟動修繕,預計到今年年底才會對外開放?!督鹆晖韴蟆芬部d多篇報道,探究南京鼓樓的朝向問題,并力圖還原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煙塵中的南京鐘樓。
可惜的是,明代鐘樓早已經(jīng)消失,鼓樓在后來的重修中也改變了原貌。最初的鐘樓鼓樓是什么模樣?似乎沒有圖像資料能夠證明。最近,南博研究人員李文彬先生向“老南京”提供了一張韓國古畫,上面就有明代鼓樓鐘樓的大致模樣,李文彬還用手繪圖的形式進行了復原。
鼓樓早已經(jīng)改變了模樣
鼓樓和鐘樓是中國古代重要公共建筑,在沒有鐘表等計時工具的年代里,人們依靠鼓樓和鐘樓發(fā)出的“暮鼓晨鐘”來大概地掌握時間。據(jù)記載,中國古代府、州、縣治所在的城市,都建有鼓樓和鐘樓。
南京鼓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它是明代都城鼓樓,其規(guī)模之宏大、氣勢之雄偉,在當時均居全國之冠。南京鼓樓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是木構殿宇式建筑,下部是基座。不過,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南京鼓樓,早就不是明代初年的樣子,其基座還是明代的,但基座上的木構建筑,早已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存三開間重檐歇山頂木構建筑,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專家指出,康熙年間重建的鼓樓木構建筑,肯定比最初小得多。和底座相比,這座木構建筑也顯得“很不配套”。
和鐘樓相比,鼓樓還算“幸運”。因為前者早已經(jīng)被毀。據(jù)史料記載,南京鐘樓同樣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就位于“鼓樓之西”,可惜在清康熙年間倒塌被毀。其原始位置,大概就在南京大學北園北大樓后面,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曾經(jīng)在那里挖出過巨大的鐘樓石柱礎。
據(jù)史料記載,明代南京鼓樓和鐘樓緊緊靠在一起,都朝向東南方。明代禮部編纂的《洪武京城圖志》所附的《樓館圖》,同時標出了鼓樓和鐘樓,但畫的僅僅是簡單圖標,無法從中窺見明代初年鼓樓和鐘樓的原貌。
韓國古畫記錄明代南京全貌
“浩如煙海的明代史料中,很難找出對明代鐘樓鼓樓外形描述的文字資料,要找到描繪鼓樓和鐘樓的圖像,更是極其困難。”很多專家都有這樣的遺憾,
近日,南京博物院的研究人員李文彬給“老南京”版的記者提供了一幅韓國古畫《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軸》,“這幅圖非常珍貴,描繪了明代南京城的全貌,記錄了大量的建筑,其中就有鐘樓和鼓樓!”
《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軸》 橫103.6厘米,縱163厘米,現(xiàn)藏于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此圖的主題有爭議,此前有學者認為表現(xiàn)的是明代初年官員送別朝鮮使臣的場景(朝鮮是明朝藩屬國,朝鮮人出使明朝時稱作“朝天”)。但李文彬認為,此圖描繪的應該是在南京為官的明朝官員離任,同僚前往送別,同時命畫師作此畫為紀念。
可以看到,這幅圖左邊三分之一部分,描繪的是長江,江上有離任者所坐的船,岸上一群官員在惜別。中間和右邊,占畫面三分之二的部分,描繪了當時南京城的全貌,包括外郭、京城、皇城、宮城等城垣,山川、湖泊、寺廟、官署、樓館等也一一標出,可以找到十三座南京內(nèi)城門、明皇宮、大報恩寺、承恩寺、朝天宮、漢王府、上元縣等建筑和機構。
南京鐘鼓樓是北京鐘鼓樓“藍本”
“圖中南京城墻內(nèi)部,中間偏西的部分,標出兩座緊緊靠在一起的建筑,這就是當時的鐘樓和鼓樓!”李文彬說,“朝天圖”繪制于明代中期,所以圖上的鐘樓和鼓樓,表現(xiàn)的就是這兩座建筑的原貌。“朝天圖”應該也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極少數(shù)表現(xiàn)南京鐘鼓樓原貌的史料!
李文彬告訴記者,當時的鼓樓為磚石城臺,正面有三重券門,上有木質樓閣,含城臺共有三層,中間一層為鋪作層,也是暗層。上部閣樓面闊為連廊七開間,進深五開間,重檐歇山式屋頂,按照明代規(guī)制可能為灰瓦綠琉璃剪邊。鐘樓形制大體和鼓樓相當,但城臺為四周單券門。
“對比一下也可看出,清代重修后的鼓樓,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鼓樓,和明代的模樣,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李文彬還發(fā)現(xiàn),明代南京鐘樓鼓樓,和現(xiàn)存的鳳陽安徽明中都鼓樓、西安明代鐘樓鼓樓非常接近。甚至和北京的鐘樓和鼓樓也非常近似,且現(xiàn)存城臺的尺度也大體相當。
北京的鐘樓鼓樓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這說明了永樂遷都北京,不但以南京皇宮為藍本,建造了北京皇宮;而且也以南京鐘樓鼓樓為樣本,建造了北京鐘樓鼓樓。”專家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