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組織發(fā)起“知足童行”項目,殘障人士參與
萬雙二手童鞋捐給中西部希望小學特困生
本文圖片由記者 馬道軍 供圖
南報網(wǎng)訊(記者 馬道軍)二手童鞋扔了可惜捐贈又無門?這是很多市民的煩惱。幸好,江蘇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勵志陽光助學基金等公益組織在全國率先發(fā)起了“知足童行”項目,為陽光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募集合適的童鞋、募集善款,這讓二手童鞋有了好去處。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該公益項目還倡導對社會殘障人士的關(guān)愛和平等相處,通過庇護勞動的模式,使殘障人士和他們的家庭在社會中找到自我價值并獲得自信。
今天下午,在位于張府園的南京市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三樓,7個學員在一起,正處理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童鞋。
分揀、清洗、消毒、包裝……學員們手腳麻利地工作中,神情專注,記者走到跟前,他們也絲毫沒有分心。
今年19歲的飛飛,是他們中年紀最小的一個,患有嚴重的精神障礙,負責最簡單的清洗工作。放入水槽,用上洗滌液,拿起刷子,飛飛認真地刷著。幾分鐘后,一雙有些污垢的運動鞋清洗干凈了。“怎么樣,怎么樣?”飛飛拿著戰(zhàn)“戰(zhàn)利品”對記者炫耀著。
“不錯,不錯,非常干凈。”聽到記者的贊揚,飛飛十分開心,不時地做著鬼臉。
消毒工作不可缺少,當天由王宇凡負責完成。26歲的王宇凡有智力障礙,人長得清秀斯文,但工作一點都不馬虎,經(jīng)過多年的康復、培訓,這里的很多工作他都能做,是中心的明星學員。
“我一個月參與處理的鞋子有五六百雙,像量尺碼、貼標簽等工種,我沒有出錯過。” 王宇凡笑著說。
當天,技術(shù)最好的胡倩榮,拿著尺子,正在量尺碼,不時喃喃地說:“36碼,男鞋一雙;32碼,女鞋一雙......”10分鐘后,她抬起來,自信地說:“今天沒有尺碼的鞋子,我都量過了。”
胡倩榮告訴記者,她今年33歲,原來在餐廳當服務(wù)員,因為智力原因被辭退,目前在中心進行康復,參與這里的庇護性勞動,并領(lǐng)取一定的報酬,“我上個月領(lǐng)了900塊錢,好開心!”
公益組織:“讓更多孩子能夠有健康、舒適的鞋穿”
據(jù)了解,“知足童行”中國公益行項目是由江蘇童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睿澤障礙人士服務(wù)中心、江蘇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勵志陽光助學基金共同發(fā)起,項目于2016年底啟動。
勵志陽光助學基金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根據(jù)統(tǒng)計,去年,南京愛心市民共捐贈2000雙二手童鞋,已送到了希望小學孩子手中。今年,這個公益項目繼續(xù)實施,并擴大范圍,預計將有至少1萬雙二手童鞋捐給中西部幾十所希望小學的特困生。
根據(jù)協(xié)議,今年所有捐贈童鞋均由障礙人士服務(wù)中心殘障學員清洗、消毒。每處理一雙二手童鞋,有5塊錢的受益,其中兩塊五是給殘障學員的報酬,另外用于助殘機構(gòu)的日常管理和運營。
“通過對二手童鞋的回收、清洗、消毒、整理、捐贈,讓更多孩子能夠有健康、舒適的鞋穿。活動倡導的是綠色助學的公益理念,在彰顯愛心的同時,踐行著綠色環(huán)保和勤儉節(jié)約的社會價值觀。”該負責人表示。
受助學生:“這個鞋子太漂亮,我都舍不得穿”
四川會理萬川陽光希望小學,44雙;江西于都法瑞陽光希望小學,36雙;陜西甸陽七星小學,22雙……今天,在市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二手童鞋倉庫,勵志陽光助學基金的工作人員金林葉正清點由殘障學員處理好的鞋子。
“這些鞋子今天就可以寄出,爭取在五一放假之前,送到希望小學孩子手中。”金林葉說,今年的“知足童行”項目更注重精準扶貧和“私人訂制”,這些鞋子都是指定送給當?shù)氐奶乩?/p>
當天,金林葉回憶了這些二手童鞋送到希望小學的情景。“剛剛拿上新鞋,孩子們樂壞了,有的干脆坐在教室外的臺階上試起新鞋來,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金林葉說,像在萬川陽光希望小學,有個孩子拿到鞋子,激動地告訴她,“大姐姐,這個鞋子太漂亮,我都舍不得穿。”
原來,這里的孩子有的早晨4點多就得起床,幫著爺爺奶奶干農(nóng)活,再走兩三公里山路去上學,非常不容易,根本沒有好鞋子穿。
金林葉說,在城里,很多孩子鞋子舊了或者樣式不好,也就不穿了,但在這些希望小學特困學生眼里,這些送去的二手新鞋他們平時是舍不得穿的,只在學校大的活動場合穿。
“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知足童行’公益項目中來,捐出家中多余的二手童鞋,來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金林葉呼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