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工程大學學員劉竣兆在演練擒敵拳。 本報記者 呂寧豐攝
4年時間,兩次參加“高考”,完成了從一名未來建筑師到軍校學員的轉變。“過程雖然曲折艱辛,但卻值得。”劉竣兆說,未來的軍旅之路還很長,自己會保持本色,不忘初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指揮官,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作出貢獻。
4月23日上午,記者一行從南京坐高鐵出發(fā)前往西安,最終來到位于西安未央?yún)^(qū)的武警工程大學,見到劉竣兆時已是下午5點,他剛剛下課。今年23歲的劉竣兆5年前從老家宿遷考取南京工程學院,成為一名大學生,所學專業(yè)是土木工程,未來發(fā)展方向是一名建筑師。2015年,已經(jīng)上大二的他看到學校里懸掛的征兵標語,激起了那顆從小向往軍營生活的心。當年9月,他告別了大學校園,從南京來到西安當兵,成為一名武警部隊戰(zhàn)士。當兵一年之后,因表現(xiàn)優(yōu)異,他成為一名預備黨員,還被評為優(yōu)秀士兵,獲嘉獎一次。
“時間進入2017年,我面臨人生道路的再一次選擇。”劉竣兆說,當兵服役滿兩年面臨退伍,退伍后是不是重新回到南京工程學院復學,繼續(xù)完成學業(y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想長遠留在部隊發(fā)展的念頭占了上風,經(jīng)過思想斗爭,他開始為軍考做準備。一年多的時間沒有學習,一開始復習比較吃力,很多知識點已經(jīng)忘記,他每天還要正常訓練執(zhí)勤站崗,只能晚上擠時間去學習,每天睡眠不足4個小時。在支隊5月份的文化預考中,他考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最終在6月份的全軍統(tǒng)考中,劉竣兆取得優(yōu)異成績,被武警工程大學錄取,成為一名軍校學員。
作為從農(nóng)村出來的孩子,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好,劉竣兆深知生活之不易。“我也愿意用我的青春,去換回父母的幾根黑發(fā)。”劉竣兆說,進入軍校后,自己更加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由于表現(xiàn)優(yōu)異,在新學員訓練結束回到學校后,他被任命為模擬連長并經(jīng)黨組織批準成為正式黨員,負責全連管理工作。在上級領導的帶領下,全連工作有序展開,學習、訓練、管理、生活等各方面正規(guī)有序。
4月24日,在軍校訓練場上,一幅“像打仗一樣訓練,像訓練一樣打仗”的標語引人注目。身穿作戰(zhàn)迷彩服的上千名學員排成一個個整齊方隊,正在進行訓練。他們有的在練習折返跑,有的練習盾牌操,有的練習擒敵拳。劉竣兆帶領班上幾十名學員進行擒敵拳對抗演練。出拳、踢腿、轉身、摔跤動作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他一邊做示范,一邊糾正學員們的動作。他說,一切要從實戰(zhàn)出發(fā),不能搞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
張松是一名高中畢業(yè)后考取軍校的學員,和劉竣兆是同班同學。說起自己眼中的“大哥哥”,張松評價說,劉竣兆文化程度高,各項軍事技能過硬,是自己心目中的榜樣。班里有不少年齡小的學員,在單杠、跑步、腰腹力量等訓練中不合格,他分別開“小灶”,專門進行加練和針對性訓練,讓大家趕上進度。這種熱心相助的精神讓人非常感動。
本報記者 呂寧豐 本報通訊員 倉曉 祝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