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網(wǎng)訊 今天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在南京,依然保留著與八年抗戰(zhàn)相關的遺跡?!袄夏暇卑嬖?jīng)報道過,幾位熱愛南京古跡的市民長期尋訪和抗戰(zhàn)有關的民國碉堡、工事。記者了解到,他們又開始尋找遺留在南京城墻上的抗戰(zhàn)工事、機槍射孔,已找到了19處。最近,他們在中華門的城墻表面,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隱秘的機槍射孔。
抗戰(zhàn)前城墻內修筑工事
1937年12月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中國守軍依托南京的地形,利用戰(zhàn)前修筑的工事碉堡,使用明代初年建造的古老城墻,給予日軍極大殺傷,極大地阻滯了日軍占領南京的步伐。
南京市民黃先生和幾位好友一起,一直尋找野外的抗戰(zhàn)碉堡、暗堡、工事,已找到180多處。在翻閱史料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在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之前,國民政府對南京城墻進行過一定程度的“改造”,在墻體內外修建了一些工事和機槍射孔。
“城墻其實就是一個大型軍事建筑,其設計思路對應于冷兵器時代。”黃先生說,朱元璋建造城墻時,在城墻上下留下了大量的雉堞、垛口、甕城、千斤閘、藏兵洞,都是出于軍事防御的設計。但到了槍炮轟鳴的熱兵器時代,曾經(jīng)“高堅甲于海內”的南京城墻,其軍事功能就已大大落伍了。
黃先生說,從史料里看到,國民政府考慮到了南京城墻的軍事價值,對城墻進行了充分的改造,建造了一些機槍掩體、堡壘式工事、射擊孔等等。
老照片記錄中華門射擊孔
根據(jù)抗戰(zhàn)史學者的研究,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南京城墻的中華門、光華門、中山門三座城門,是激戰(zhàn)最為慘烈的三個地點。一直到1937年12月12日,南京衛(wèi)戍司令長官唐生智下達撤退令,上述三座南京城門都沒有被日軍攻破,“其實是中國守軍主動撤退后,城外的日軍部隊才得以進入南京城的!”黃先生說,由此也可以看出,“城墻工事”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城垣作戰(zhàn)中的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當年的“城墻工事”現(xiàn)在還剩下多少呢?在對南京城內城外的民國碉堡進行了整體梳理后,黃先生和他的朋友將目光投向了南京城墻。
“南京城墻表面還留有一些機槍射孔,也就是當時的防御工事?!秉S先生介紹,其中較為明顯的一個,在挹江門北側城墻上。在太平門和中山門之間的龍脖子段城墻,也有同樣的長方形的機槍射孔。
在資料里,黃先生查到中華門城墻表面也有若干射孔,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就位于門洞和“中華門”橫額的正上方,他拿出一張拍攝于戰(zhàn)前的中華門老照片,門洞上有四個字的大標語――“誓復國仇”,在標語正上方可以隱約看到一個方形的孔,“這就是當時的機槍射孔!”
射擊孔就在門洞正上方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要找到這個射孔,并不是很容易。中華門表面的城磚斑駁脫落,有十多個小孔,哪個才是中國守軍重機槍從中伸出來,朝著城外日軍猛烈掃射的射擊孔呢?
在城墻研究者的幫助下,黃先生找到了這個射孔。這個射孔就在“中華門”橫額上方,到城墻頂部和橫額的距離大致相等。黃先生登上中華門城墻頂部,頂部有七個明代留下來的藏兵洞,正中間一個已經(jīng)被開辟為展廳。走到這個洞的最深處,正是前面提到的那個射孔的內部,也就是當年中華門門洞上方那個大型重機槍工事。
這個狹小的空間內,射孔下方有一個長方形的臺子,可以架設重機槍,射手和彈藥手也可以蹲在臺子上,對外面射擊。站在里面,透過射孔,能看到長干橋和雨花路的全貌,遙想一下,1937年12月,中華門城樓上的中國守軍51師官兵,就是依托這個工事,重機槍猛烈掃射,打死了來犯之敵――日寇第六師團的大量官兵?!斑@個工事非常有價值,如果加上一挺重機槍就是當年的模樣!”黃先生說。
別忘了這些“城墻抗戰(zhàn)工事”
類似于中華門機槍射擊暗堡,黃先生已經(jīng)找到了19處。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繪制的《南京城防工事現(xiàn)況要圖》來看,分布在南京城墻上的各種城防工事多達62處,其中重機槍掩體就多達50座。城墻研究專家認為,這些“城墻工事”的大部分,都是抗戰(zhàn)爆發(fā)前修筑的。
“留存至今的城墻工事已經(jīng)不多,主要是射擊孔。”除了中華門、挹江門、龍脖子段,黃先生在清涼門、神策門、中山門、前湖、琵琶洲、雨花門、定淮門、小桃園、太平門、富貴山等處城墻上還找到十幾座重機槍射孔。
城墻研究專家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民國時期在南京城墻上修筑工事,是先將所在位置的城墻墻體挖空,填上塊石,用石灰砂漿灌滿作為碉堡基礎,上面再用鋼筋水泥砌筑碉堡。
今天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后天則是南京城墻650周年“生日”。黃先生說,在為城墻“慶生”的同時,也別忘了這些“城墻抗戰(zhàn)工事”,可以設置說明牌,向人們介紹城墻經(jīng)歷的抗戰(zhàn)洗禮。
□金陵晚報記者 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