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網(wǎng)訊 “今晚跑步嗎?”生活中,這樣的打招呼方式你一定不陌生,普通市民的健身意識越來越強。日前,QQ大數(shù)據(jù)就發(fā)布了基于QQ運動的《2016中國人運動報告》,披露我國人均每天運動5112步,而南京市的運動指數(shù)更是排在第4位,表明南京市民的確“動”起來了。
報告解讀
南京人運動指數(shù)排第四
在人們印象中,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人群似乎更愛運動,但《2016中國人運動報告》中,對城市日均步數(shù)和城市運動意愿程度進行組合分析得出的“城市運動指數(shù)”來看,貴陽、長春、南京等城市排名更高,南京的城市日均步數(shù)為5428,而運動指數(shù)93,名列全國第四名。
在排名靠前的城市中,有一個共同點是空氣質(zhì)量較高,如貴陽長期處于空氣質(zhì)量“優(yōu)”的級別,可見城市環(huán)境對于運動有很大影響。而多次遭遇霧霾的首都北京,城市運動指數(shù)只有85,排在全國25位。
另外在全國城市運動指數(shù)前30名中,長江以南的城市占據(jù)20個,或許因為天氣的原因南方人更愛運動,同時也有從發(fā)達地區(qū)輻射到中西部、從一線城市延伸到二三線城市的趨勢。
中國人日均行走5112步
《2016中國人運動報告》披露中國人日均行走步數(shù)為5112步,中國人最常進行的運動中,健走占比36.93%、跑步占比23.56%,兩者之和超過60%;之后是騎車14.60%、健身9.84%、跳舞3.46%等,看來國人更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時進行的運動。
中老年比年輕人愛走路
對于年輕人來說,運動場所也和其他年齡段不同。90后及00后在公園和戶外運動的比例,遠低于80后、60后及70后,在家里或宿舍運動比例更超過1/4,他們更喜歡隨時隨地的運動。
運動和健康息息相關,近年來高血壓發(fā)病率增高,年輕人特別是城市白領日益增多,長期久坐辦公室、缺少運動是首要原因,這一點在報告中也有體現(xiàn)。報告顯示,18歲以下及28-36歲年齡段平均步數(shù)在5000步左右,步數(shù)較低,反而46歲以上的中老年平均步數(shù)在5400步以上,他們有較多的時間運動,對健康的重視也更強。
從性別來看,男生比女生平均運動步數(shù)更高,男生平均5559步,而女生只有4508步。這一點也符合“男生喜動,女生好文靜”的常理。
記者調(diào)查
年輕人為減肥老年人為健康
那么,南京的市民運動情況怎么樣呢?
記者昨天采訪了南京的一些年輕人和中老年人,跟年齡差距一樣,他們的運動觀念也有很大差距。一些年輕人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減肥,他們的方式也更多樣化一點;中老年人則是為了健康,運動的方式比較單一,除了健走外,主要還是組團去練廣場舞。
小趙今年32歲,在工作的前幾年,因為暴飲暴食,小趙的體重已經(jīng)從大學時的110斤長到了160斤。從去年開始,小趙辦了一張健身卡,并堅持每天晚上去健身,在此期間,小趙還學會了游泳,自己的體重才慢慢降下來。
“我是易胖體質(zhì),吃的多了還是會胖的,現(xiàn)在不敢放松,每天下了班還是會去健身房,或者夜跑。”小趙說。
像小趙這樣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yōu)榱藴p肥來健身,并且花費多一些也在所不惜。據(jù)90后女孩小陳介紹,因為害怕霧霾嚴重,她就特意買了一臺1萬多元的跑步機,平時在家里健身。
相對于年輕人的健身方式,中老年人就簡單很多。家住后標營35號小區(qū)的居民趙大媽介紹,因為小區(qū)旁邊就是月牙湖公園,只要天氣合適,一到傍晚吃完飯,她就會拉上一群老人去公園空地上跳廣場舞。
據(jù)趙大媽介紹,她們十幾個人共同出錢,三四百塊錢買個擴音機就可以了,可以說是零成本健身,并且,趙大媽每天都要練一個小時。“我們不為別的,就是活動活動筋骨,腿腳健健康康的就好,還能結交幾個老年人。”趙大媽說。
專家觀點
運動指數(shù)與城市環(huán)境等有關
那么,一個城市的健身指標跟什么有關呢?
據(jù)江蘇省運動健身業(yè)協(xié)會會員王紹祥說,一個城市運動指數(shù)的高低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城市的污染程度、城市的健身場所和健身設施的多少等。
“‘北上廣’的運動指數(shù)之所以低,除了霧霾等環(huán)境因素外,還有城市節(jié)奏快,供市民運動的公園等場所相對來說不多,因此,市民的運動意愿也會下降很多。”王紹祥說,南京的綠化,或者說公園等健身場所很多,有條件給市民們健身,而且,南京的生活節(jié)奏相對于“北上廣”來說,并不算太快,所以運動指數(shù)比較高在情理之中。
金陵晚報記者 張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