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網(wǎng)訊 (記者 周愛明 張婷)13日,我市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qū)任務推進情況迎來省級第三方評估。記者從評估會上獲悉,經(jīng)過約3年的探索,我市95%的村(社區(qū))已完成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約204萬村民變股民,一年現(xiàn)金分紅和福利分配約3.2億元。
3年前,南京被農業(yè)部等13個國家部委聯(lián)合批復為國家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qū),改革主題為“深化全市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從2015年起,我市重點選擇47個村開展改革試點,克服了一系列復雜、疑難問題,目前基本完成改革試驗任務。
在市委農工委的牽頭下,全市農村改革趟出了一條“南京路徑”:通過全面清產核資,讓村(社區(qū))資產家底有了一本明白賬。目前,全市已完成700個村、9690多個組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資產總額達205.5億元,負債71億元,凈資產134.5億元;合理界定集體成員資格,試點村從戶籍關系、土地承包、長期居住以及義務履行等方面,通過集體成員代表大會討論形成集體成員界定具體辦法。
“僅界定集體成員資格工作,不少社區(qū)就召開了30多次會議才最終確定?!笔形r工委改革指導處處長汪宸楓介紹,在此基礎上,全市穩(wěn)步推進集體經(jīng)營性凈資產折股量化,目前全市已有663個村(社區(qū))組建了社區(qū)股份合作社,共折股量化集體經(jīng)營性凈資產約33億元。
在我市新一輪47個改革試點村中,目前已有45個村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固化改革,實行股權固化到戶、以戶為單位“增人不增股、減人不減股”,化解了集體成員頻繁變化而調整股權導致的矛盾。部分改革試點村還開展了繼承權能改革,形成農村集體資產股權“量化到人、固化到戶、戶內繼承、社內流轉”的改革模式。
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將有力解決一些地方集體經(jīng)營性資產歸屬不明、經(jīng)營收益不清、分配不公開、成員的集體收益分配權缺乏保障等突出問題,對于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讓廣大農民分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如期實現(xiàn)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
村民變股民,農民增加了財產性收入,“持股進城”也沒了后顧之憂。江寧東山街道泥塘社區(qū)居民王和興家此次“股改”共享受6股股權,2016年分紅2700元,王和興的妻子達到55周歲,每月還能享受社區(qū)330元的世居戶老人生活補助。王和興笑著表示,改革讓他既享受了集體經(jīng)營性資產的收益,又不用擔心戶口問題帶來的股權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