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少年先鋒》觀影活動在泰州市姜堰區(qū)舉行。今年是姜堰實小師生向全國少年兒童發(fā)出捐獻“中國兒童號”飛機倡議72周年。作為“省下糖果換飛機”倡議的發(fā)起地,電影《少年先鋒》在姜堰取景取材,藝術再現(xiàn)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活動中,參與電影拍攝的學生分享了拍攝期間的趣事和感悟,當年親身經歷過“糖果換飛機”的老教師王勤回憶講述了那段紅色歷史,“中國兒童號飛機”模型捐贈者黃志峰暢談了自己捐贈時的初衷;情景劇《永遠的兒童號》、歌曲《最美的光》、集體合唱《少先隊隊歌》等節(jié)目充分展現(xiàn)了少年兒童在黨的陽光照耀下,童心向黨、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
《少年先鋒》由李安東擔任總導演,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反映黨領導下的少年兒童運動百年歷史和少年英雄事跡的紅色影片。影片取材于真實的歷史和人物,在真實事件發(fā)生地拍攝,通過講述中國少年先鋒隊的發(fā)展和少先隊員的成長故事,引導廣大少先隊員繼承和發(fā)揚少先隊的光榮傳統(tǒng),增強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影片拍攝制作歷時5年,拍攝團隊轉場4省多地,動用了4000多名學生和群演,是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參演人數(shù)最多的一部少兒故事片。其中,在姜堰拍攝期間,先后走進姜堰實驗小學、古羅塘旅游文化景區(qū)、雛鷹國防教育基地等地取景。
作為一部感受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百年傳承的精品影片,《少年先鋒》是一份獻給全國“紅領巾”的厚禮。姜堰少先隊員要發(fā)揚好少先隊的光榮傳統(tǒng),努力做一名童心向黨、薪火相傳、知行合一的新時代好少年。
1951年6月3日,姜堰小學師生在時任校長周立人的帶領下,積極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fā)出的“三大號召”,向全國小朋友發(fā)起捐獻“中國兒童號”飛機的倡議,全國各地少年兒童積極響應,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捐機保家衛(wèi)國的熱潮。如今,由姜堰小學師生發(fā)出倡議、全國少年兒童捐獻的“中國兒童號”(后更名為“中國少年先鋒號”),仍陳列在中國航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