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過年了,我沒有什么物質(zhì)禮物給你們,但有知識禮物給你們。你們知道鹽城從海洋成為陸地的時間嗎,你們知道鹽城這個地名的來歷嗎,你們知道鹽城黃海濕地何時申報成功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嗎?”2月18日上午9時許,在鹽城市市區(qū)黃海街道南苑社區(qū)的家中,79歲的老黨員畢良貴,為8名鄰近的中小學生宣講鹽城的海鹽文化。
畢老告訴同學們,鹽城的海鹽文化歷史悠久,這個城市名字可追溯到西漢時期。鹽城因鹽而興,因鹽而知名,鹽城是全國唯一因鹽得名的地級市。古代先民用海水制鹽,非常辛苦,鹽稅是當時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F(xiàn)如今,鹽城許多地方的地名,如頭灶、三灶等地名,就與產(chǎn)鹽有關(guān)。
在宣講后,他還與同學們互動,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回答,答不上來時,他再仔細講解。許多同學也提出問題,畢老都一一耐心解答。初二年級的韓佳佳說:“沒想到我們鹽城海鹽文化還有這么多豐富內(nèi)涵,聽畢爺爺這么一講,我很想到海鹽博物館去看看,學習更多海鹽文化知識?!?/p>
畢老告訴記者:“入冬以后,近兩個月時間,由中國海鹽博物館提供展板開展海鹽文化宣傳進校園活動,我聯(lián)系大中小學,進校園宣講海鹽文化,平均每次行程達20公里。目前已經(jīng)到鹽城技師學院、鹽城中學、景山中學、田家炳中學等13所大中小學宣講過。”畢老說著,還拿出一沓各學校的感謝信給記者看。
據(jù)了解,畢良貴入黨51年,2003年從中國海鹽博物館退休后,主動擔任黃海街道健身站站長、街道慈善會副會長、南苑社區(qū)夕陽紅黨支部書記、社區(qū)關(guān)工委常務(wù)副主任、社區(qū)志愿者服務(wù)隊隊長、海鹽博物館關(guān)工委副主任等8個黨員義工崗位。先后受到全國表彰3次、省級表彰7次,市、區(qū)、街道表彰30多次。他和老伴錢仁蘭幾十年學雷鋒、做好事,今年初獲得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記者 孫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