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洪旺 國來 錦明 記者 陶莎) “這藥是我特制的,每天按時服用,效果應(yīng)該不錯。”看山老人李志金面帶笑容,一邊將用報紙包好的草藥塞到患者手里,一邊向患者詳細講解草藥服用的注意事項。老人的聲音如金石般鏗鏘有力,讓人不敢相信他已經(jīng)年至耄耋。每年,都有幾十人上山向老人求藥,但老人從來分文不取,他窗下那幾大袋草藥都是免費用來治病救人的。
李志金,今年90歲,是錦屏山的護山人,工作已經(jīng)60余年了。李志金小時候就出生在山上,生活在大山里,一輩子和大山形影不離。現(xiàn)在,老人一個人吃住在山里,看山,種菜,聽鳥語蜂鳴,悠然自得。李志金說,即時偶爾會下山辦些事,但從來沒有離開過大山一天,他對大山有種特別的親情,這兒的一草一木都傾注了自己的感情。
清朝末年,李志金的爺爺就是錦屏山的一位職業(yè)護山人,后來父親和他都屬于子承父業(yè),一輩子守護錦屏山。到李志金這一輩,家就是山,山就是家。為了陪伴日趨年邁的父親,20年前,兒子李義兵也當了一名護林員,每天出入在山林里?,F(xiàn)在,孫子李壽康也加入了義務(wù)護林隊伍,工作之余,也常陪著爺爺和父親到山林巡邏。一家五代,可謂是護山百年無怨無悔。解放初期,國家實行封山造林政策。上級決定在錦屏山進行大規(guī)模綠化,李志金便帶領(lǐng)群眾植下了許多馬尾松、銀杏等樹苗??梢哉f,錦屏山上大部分樹木都浸有老人的汗水。經(jīng)過多年植林護綠,原本荒蕪的錦屏山植被茂密,樹木高大。
在李志金的家里,有幾張發(fā)黃的獎狀,時間都定格在上世紀50年代,其中一張獎狀是1957年新海連市周市長特別為他頒發(fā)的,獎勵他在護山植樹過程中所起的模范帶頭作用,這在當時可是特別的珍貴,因為當時全市只有兩個人獲得“一等林業(yè)先進工作者”榮譽,這張獎狀也成了李志金屋里最珍貴的東西。
老人身體依然結(jié)實,每天看山、采藥、種菜。他說,這可能和他天天鍛煉和樂觀的心態(tài)有關(guān)。巡山時,老人都帶著一把小鐵鍬,隨時鏟鏟平平,整理道路,防止游人滑倒,也當拐棍用。他屋里依然存放著鐵鍬、掃帚、鋤頭、鐮刀等工具。家院前種了不少菜,老人每天都要提水澆灌。那兩道石頭圍墻,是老人三年前修建的。
“這一生撲滅的大小火災(zāi)不下百次吧,好幾次都差點被燒死了!”談及救火經(jīng)歷,老人滔滔不絕。好多次發(fā)生火情,他總是第一個趕到,控制了火險。“有一次,因為火情發(fā)生在夜間,我一個人孤軍無助,眉毛都被燒沒了,衣服也被燒破了。生死一線啊,好在大火終于被我撲滅了。”談及往事,老人說,自己一輩子救人不下十余人。一年前,一位郭姓婦女因為想不開上山上吊,被老人發(fā)現(xiàn)了,救下了她。在老人苦口婆心地勸說下,婦女終于想通下山了,后來還帶著孩子來看過老人。還有一些上山受傷的人,老人發(fā)現(xiàn)后,都會第一時間帶到家里醫(yī)治,并護送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