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文
編輯同志:
我的老家在海州區(qū)板浦鎮(zhèn),現(xiàn)在我定居在河南省。今年金秋十月,我陪同從海外回鄉(xiāng)探親的親戚們?nèi)デ旯沛?zhèn)板浦尋根。他們首先提出要去看看古鎮(zhèn)板浦的標志之一———白果樹??墒牵蠹以诎迤宙?zhèn)東大街找尋多處,才在私人宅院里找到。原來白果樹已被私人圈占。此樹姓公姓私,年收數(shù)百斤白果哪里去了?聽人說,有外地人出價近10萬元買樹,還未成交。我們頓生疑惑,既是一級古樹名木,怎能私人圈占?鎮(zhèn)里正在規(guī)劃和開發(fā)板浦古鎮(zhèn)旅游,如此古樹名木,不正是古鎮(zhèn)一景嗎?
讀者 汪先生
接到讀者來信,記者便前往海州區(qū)板浦鎮(zhèn)東大街,通過市民的指引,記者在板浦鎮(zhèn)中心幼兒園對面巷道一戶人家的庭院外,終于看到了汪先生所反映的白果樹。走進院門,一棵筆直雄偉的滄桑古樹屹立眼前。樹冠如巨傘一般,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因正值果實成熟季節(jié),樹上果實累累,樹下泥地上還散落著黃色的銀杏果。銀杏樹四周圍著十幾厘米高的鐵柵欄,占去了半個庭院。
記者發(fā)現(xiàn),該銀杏樹并沒有掛牌表明其“身份”,周邊也沒有立牌進行介紹。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這棵白果樹已經(jīng)有幾百年了,詢問其歷史,大部分人都無從談起,現(xiàn)在,這棵白果樹被圈進了私人院內(nèi),好像變成了私人的財產(chǎn),而每年產(chǎn)生的果實,也是該家住戶自行處理的。
在庭院里,記者看到了幾名年輕男女,他們表示是租住房屋的。經(jīng)過尋找,記者見到了庭院的主人張先生。他告訴記者,院子里的幾間房子本來是一家化工廠的辦公室,2002年左右化工廠進行改制,家里便買下了該地段,其中包括種銀杏樹的地盤。張先生承認,雖然房子和地是家里買下來的,但是銀杏樹是國家的。
張先生表示,之前樹在化工廠的地盤上,化工廠曾將其承包給外地人,每年銀杏果成熟的時候,外地人就過來連枝帶葉進行砍伐取果子,對樹木損傷較大?,F(xiàn)在,為了保護好銀杏樹,家里專門拉起了圍墻,將樹圈在院內(nèi)。本來銀杏樹周邊就有鐵欄桿,自己又在內(nèi)側用磚頭圍了一圈加固。至于私下買賣銀杏樹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因為銀杏樹是古鎮(zhèn)的文化象征,它不屬于個人。
記者找到了一位曾經(jīng)在化工廠工作過的老師傅,他告訴記者,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包括銀杏樹在內(nèi)的一大片地方都是鎮(zhèn)辦企業(yè),前后單位更換過好幾次,后來建起了化工廠。廠里為了維護好古樹,建花園,建鐵柵欄。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經(jīng)常會有港澳臺甚至海外游客前來觀賞。2002年左右,化工廠改制后,大部分地方都劃了出去,其中包括古樹地盤。
這棵古銀杏到底有何來歷,記者多方查詢,在一本姚祥麟和姚歡歡著的《板浦春秋》上,記者發(fā)現(xiàn)了相關記載,在書第四章勝跡覓蹤中寫到,板浦鎮(zhèn)有“三大古樹名木”,其一就是“張大老爺白果樹”,2004年3月12日,被《新華日報》公布為江蘇省城市一級古樹名木,編號135。
一些地方志專家表示,所謂的“古樹名木”是指樹齡在百年以上或者品種稀有珍貴,或者具有歷史價值和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根據(jù)我國《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古樹名木分為一級和二級,凡樹齡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別珍貴稀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重要科研價值的古樹名木,為一級古樹名木;其余為二級古樹名木。“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和城市文化的載體,是綠色文物、活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無價珍寶,也是風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采訪中,許多市民呼吁,希望相關部門對該古樹立檔掛牌,標出樹種、學名、科屬、保護等級、樹齡等,掛牌時,對像“張大老爺白果樹”這樣有特殊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古樹名木,能夠立說明牌進行介紹。同時,加強對古樹管護,為游人參觀游覽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