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胡成
一場秋雨兩夜風,雖然太陽還明晃晃地掛在頭頂,但它已經抵御不住寒氣的侵襲。這樣的天,人很容易著涼。昨天,你沒挨凍吧?
說“挨凍”,可能會被大多數人不理解,因為昨天早上的冷感并不強。不過,早起的人已經觸碰到了那股逼人的寒氣。據市氣象臺監(jiān)測,昨天我市最低氣溫只有4—6℃,灌云出現了4℃的最低氣溫;局部地區(qū)還出現了初霜凍。霜凍是指在溫暖的季節(jié)里空氣溫度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到0℃或0℃以下,使作物受到傷害甚至死亡的一種農業(yè)氣象災害。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現的霜凍叫初霜凍,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現的霜凍叫終霜凍。
連續(xù)多天提醒大家冷空氣要來,結果等它到來時,還是有不少人好像有點不知所措。這點,從大街上人們的穿著就能看出來:羽絨服、厚外套,這是對自己健康負責的人;襯衣、T恤,這是要風度的人;短袖、短裙,這是不拿冷空氣當回事的人。當然,這個季節(jié)到底穿什么好?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不著涼就好。不過這時候穿衣還是有講究的,最好的辦法是穿薄而多層的套裝,這樣比穿厚而單層的衣服保暖性能更好,陽光充足時還可以隨時脫掉外套。
“這風一吹,感覺離冬天就不遠了。穿少了,感覺就不是冷颼颼的了,而是渾身冰涼,特別是手腳。”這兩天出門,熟人見面寒暄時多以“說天氣”開頭。按氣象學上的標準,我們離冬天還遠,不過這股冷空氣已經給大家一種冬天快要來的感覺了:熱菜熱飯剛端上餐桌,風一吹,馬上就涼了;午時的太陽很暖和,可是晚上放太陽能熱水器里的水時,卻要放上大半天才見溫熱的水?,F在回過頭來再看這股冷空氣,它已經達到了強冷空氣的級別了,好在冷空氣影響時間不長,回溫速度比較快。
今天,晴轉多云,最低氣溫6—7℃,最高氣溫21—22℃。冷歸冷,還不到賴被窩的時候。前天就看到一條挺有趣的科普微博:“什么是傻晴?”冬季冷空氣一般是這樣的:陰天→雨雪→大風→傻晴+清冷→升溫?,F在北方大部多進入傻晴和清冷階段。傻晴,顧名思義,就是晴得有點傻,有點純粹,天空沒有一絲云,像洗過般潔凈,多出現在冷空氣前鋒過后,冷高壓控制時。如后期無新冷空氣補充,云量增多,氣溫回升。按照這個科普知識來看,這兩天,港城晴得確實有點傻氣。明天開始,隨著冷空氣影響結束,氣溫又會緩慢回升。不過從現在開始,大家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夜間,拿出棉拖鞋,換上厚被子,不能再秋“凍”了。
【今日提醒】
天冷了,騎車出門時怎么抵擋寒風?不少人會選擇反穿一件衣服,不過你或許不知道,將衣服反穿在身,是存在安全隱患的。騎車“反穿衣”會出現三類現象,分別為造成交通擁堵、遮擋儀表盤、使手臂動彈不了。
反穿衣服騎車,雙手的活動空間受到限制,車子在避讓或和其他車輛發(fā)生碰撞時都容易引發(fā)事故。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覺得天氣冷,就多穿些衣服,不要反穿衣服騎車,以防釀成禍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