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濟澤 蘇勛勝) 清洗內衣、疊被子、整理個人用品,這些基本生活技能,卻難倒了許多中小學生。筆者昨日從海州區(qū)素質教育實踐基地了解到,入營前,半數(shù)以上的孩子都沒有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獨立生活能力較低,通過為期一周的鍛煉,已有約5000人次的學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并樹立了團結協(xié)作的理念。
體力不支
訓練10分鐘就無法堅持
昨日上午,在海州區(qū)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里,200多名五年級學生分成5個中隊,在部隊教官的帶領下,正在進行隊列、軍姿、蹲姿等科目的訓練。不到10分鐘時間,便有多名學生因體力不支而離隊休息。筆者注意到,仍然堅持訓練的學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也因體力透支而左右搖晃。
“他們今天的表現(xiàn)還算不錯,第一天報到時,我們給學生們作入營注意事項介紹,僅僅站了不到半小時,就有學生倒地,還有人嘔吐不止。” 海州區(qū)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工作人員說,考慮到安全因素,實踐基地并沒有安排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但孩子們的體質狀況仍然令人擔憂。
入營前
九成孩子不會疊被子
不僅如此,在此受訓的所有學生中,超過半數(shù)以上的人還顯現(xiàn)出了生活技能缺乏的狀況。入營第一天的午休后起床,90%的孩子不會疊被子,他們只是把被子堆成一團,塞在床鋪的一角,有的孩子則掀開被窩就出門站隊。
工作人員表示,實踐基地每星期都會接待一批來自全區(qū)不同學校的受訓學生,但從總體情況來看,孩子們在家能夠主動疊被子的比例極低,這與家長的包辦做法密切相關。
經過當天下午的整理內務課程,孩子們在教官的手把手指導下,學會了疊被子、擺放個人物品等生活基本技能,次日起床后,80%的孩子都能主動疊被子,雖然有些孩子疊的被子仍然不美觀,但起床后要整理內務的觀念,已經深入他們的內心。
洗澡后
內衣扔了一籮筐
每天早上6時10分,入營受訓的學生們就要準時起床洗漱、整理內務。在晚上9時30分睡覺前,孩子們要參加軍訓、拓展訓練等課程,一天下來,免不了出一身大汗,因此,晚餐后的洗澡,成為他們最大的享受。
“孩子們洗完澡后,浴室內到處都是他們換下的內衣,每次打掃浴室,我們都能收集一兩籮筐的內衣。”實踐基地工作人員表示,孩子的這一行為,與家長的溺愛有著密切關系。很多家長在送孩子入營前,都給孩子準備了一周的換洗衣服,并且囑咐孩子:如果不想洗就帶回來。這就導致了孩子對個人物品不珍惜,在晚上洗澡后,隨意丟棄換下的內衣、校服也就成為普遍現(xiàn)象了。更有甚者,當工作人員把收集到的內衣集中起來,讓孩子們前來認領時,竟然有相當數(shù)量的孩子認不出自己的衣服。
一周時間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昨日下午,來自蘇光小學五年級的王同學參觀消防特勤中隊時,對官兵們演示的疊被子本領佩服得五體投地,她和同學們一起,請官兵們一定要教會他們疊“豆腐塊”。經過半小時的反復練習,同學們疊出的被子像模像樣,讓部隊官兵們不禁連聲贊嘆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王同學告訴筆者,入營2天后,她已經在教官的指導下,學會了疊被子、洗衣服、包餃子等生活技能。實踐活動結束后,她也要繼續(xù)保持自己動手的習慣,幫父母減輕家務負擔。
“現(xiàn)在的學生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強,但許多學生缺少社會實踐鍛煉。”實踐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改變部分學生缺乏獨立生存能力的狀況,2011年,由海州區(qū)教育局創(chuàng)辦的“海州區(qū)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正式開營,針對全區(qū)五年級和八年級學生,集中安排參加軍事訓練、拓展訓練以及各類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截至目前,已有約5000人次的學生在此學會了各項生活技能,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精神也得以增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