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邵沛源)5月1日至7日,港城市民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白虎山廟會。在今年的白虎山廟會上,一大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將首次呈現(xiàn)在市民面前。5月4日,在義烏商品城廣場,將集中展出桃木雕、面塑、貝貼畫、塑刻葫藝、彩蛋技藝、葫蘆壓花技藝六大非遺項目。展出這些非遺項目,意在保護非遺,并更好地傳承下去。
桃木雕工藝是一門集書、畫、雕刻、歷史、美學等于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加之幾千年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用桃木避邪、消災、禳福的民間習俗,所以桃木雕工藝源遠流長,遍及城鄉(xiāng);塑刻葫藝是以古青銅器及古陶瓷等傳統(tǒng)造型為基本元素,融雕、刻、染、繪等手工技藝為一體的葫蘆器藝術。塑刻葫藝在制作中要選取質(zhì)地堅硬、形態(tài)勻稱的熟葫蘆,用竹版去皮,清洗后風干制作而成;彩蛋技藝歷史悠久,起源于唐宋時期,繁榮于清代。彩蛋技藝是通過國畫技法在蛋殼上施彩作畫,將各種圖案濃繪在蛋殼之上,是一種精巧奇妙的傳統(tǒng)手工。
而參與展示的葫蘆畫、面塑、貝貼畫非遺項目,也都歷史悠久,在之前的專欄中,本報曾有報道。廟會上,非遺項目傳承人除了現(xiàn)場作技藝展示,還將帶一些成品、半成品進行展示??臻e時間,不妨帶著家人一起到廟會看看這些傳統(tǒng)的手工藝,看看非遺傳承人如何精彩演繹精美作品,現(xiàn)場感受一下非遺的魅力。
“廟會歷史悠久,知曉度高,非遺與廟會結合,不僅讓非遺近距離地走向大眾,得到更好傳承與弘揚,而且增添了廟會的喜慶氣氛,提升了廟會的文化內(nèi)涵和品質(zhì)。”新浦區(qū)非遺中心負責人劉志誠介紹,組織非遺項目走進廟會,也為各個非遺項目傳承人搭建了一個傳承工作的好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傳承人可以向廣大老百姓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激發(fā)大家的興趣,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學習乃至從事該非遺項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