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今年蚊子特別多,而且咬人特別疼。”近來,許多市民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今年的蚊子到底怎么了?昨日,筆者從新浦區(qū)消殺站了解到,由于去年越冬的蚊子密度較大,導致近期蚊子擾民現象較為明顯。業(yè)內人士表示,由于今年蚊子比去年“晚熟”了10多天,目前還未到蚊子叮咬高發(fā)期?! ?br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size: 12px; padding-top: 0px" />
近期市民飽受“蚊擾”
“今年蚊子特別多,最近幾乎每夜都在與蚊子‘戰(zhàn)斗’,就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家住新浦陽光園小區(qū)的章洋說。半個月前,章洋就發(fā)現家里的衛(wèi)生間和廚房蚊子特別多,而且咬人特別疼。現在每天晚上睡覺前,他在臥室里用電蚊拍先打死了十來只,然后點上蚊香,盡管這樣,到了下半夜,他仍然聽到蚊子在耳邊“嗡嗡”叫,萬般無奈,睡眼惺忪的他只能起床繼續(xù)與蚊子“戰(zhàn)斗”。
據了解,和章洋一樣感覺今年蚊子特別多的市民還不少。蚊子多了,市面上的驅蚊產品也開始熱銷起來。昨天,在新浦通灌路上的一家超市內,筆者看到液體蚊香液、電子蚊香、無煙蚊香等已全部上架。據營業(yè)員介紹,今年購買蚊香的市民非常多,很多顧客都會買上2種以上的驅蚊產品搭配著用,還有不少市民購買了蚊帳,在家中建起防蚊“安全區(qū)”,以求睡個安穩(wěn)覺。
7至9月蚊子活動最頻繁
“今年蚊子相對于往年‘晚熟’了10天左右,這是因為近段時間,我市氣溫偏低,加之雨水偏少,導致蚊子出現較晚。”新浦區(qū)消殺站站長陳愛平介紹。
目前分布在我市的蚊子主要為淡色庫蚊、三帶喙庫蚊、中華按蚊和白紋伊蚊,淡色庫蚊是俗稱的“家蚊”,白紋伊蚊即俗稱的“花蚊子”。今年蚊子首次出現在4月,高峰將出現在7至9月,因此目前還未到蚊子叮咬的高發(fā)時段。
可為什么多數居民感覺今年蚊子比較多呢?專家介紹,這是因為去年冬天的氣溫偏高,越冬的蚊子密度比較大,出現在居民家中的多數是淡色庫蚊,也就是越冬的蚊子,他們“餓”了一個冬天,近期氣溫升高后,蚊子為了繁殖,叮咬吸血頻率較高,所以居民會感覺到今年的蚊子咬人比較“痛”。
選擇驅蚊產品需理性
昨天,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市面上驅蚊產品的種類令人眼花繚亂。除了傳統(tǒng)的花露水、蚊香、殺蚊氣霧劑、滅蚊燈等,今年還流行起了驅蚊包、驅蚊香囊等產品。
新浦區(qū)愛衛(wèi)辦主任江順新介紹,擔心被蚊子叮咬的市民還應以預防為主。市民可以利用蚊子趨光、喜高溫陰暗潮濕等特性,夏日傍晚關閉室內燈光,打開門窗,讓蚊子飛到室外,然后緊閉紗窗紗門,以避免蚊子飛入。喜愛養(yǎng)花的市民還可以在室內擺放幾盆夜來香、茉莉花、米蘭、薄荷或玫瑰。而對選擇蚊香的居民,驅蚊產品中含有各類殺蟲、驅蚊藥物,所以有計劃地輪流使用各種產品,也能減緩蚊蟲對某種藥劑產生耐藥性。從對人體的傷害來說,含有避蚊酯的產品比避蚊胺的產品更為安全,消費者應該盡量選擇含避蚊酯的驅蚊產品。
專家還表示,對失眠上火的人來說,驅蚊草、驅蚊藥包并不太適合,因為這些草藥中含有的艾葉、紫蘇、丁香、薄荷、白芷、陳皮、菖蒲、藿香等成分,會讓失眠患者癥狀加重,而支氣管及哮喘患者也有可能會因草藥的氣味加重病情,所以要慎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