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0月29日訊 (記者 陳兵 通訊員 孫和武) 14年前,她從當地供銷社下崗回家;14年后,她靠誠信經營、熱情服務贏得大伙的信賴……
市開發(fā)區(qū)朝陽街道新縣社區(qū)的王佃紅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超市,靠著誠信成功站穩(wěn)了腳跟,經營規(guī)模不斷擴大,并以其丈夫名字起的“和友超市”在朝陽街道開得“家喻戶曉”。
創(chuàng)業(yè)初衷
———下崗后開起了小超市
王佃紅是土生土長的朝陽街道新縣社區(qū)居民,今年44歲。1990年,當年20歲的王佃紅進入朝陽供銷社上班,干起了營業(yè)員。“那時人年輕,對工作盡心盡職,心里只想著把事情做好。”
在供銷社干了10年后,2000年,王佃紅下崗了。下崗在家的王佃紅為今后的日子而發(fā)愁:整天沒事做、孩子又小,丈夫的收入也不高,家里的經濟還得維持,自己能干點什么呢?
想來想去,王佃紅決定開一家小超市,一來經營成本不大,二來自己也熟悉。“干營業(yè)員有不少年頭了,而且超市不需要太多技術活,上手也快。”就這樣,她在家門口對面的街頭租了一個門面,和友超市就開張了。“我丈夫叫孫和友,超市就用了他的名字,那時門面一年的房租大概1800元,自己還能接受。”
經營之道
———誠信和熱情最重要
“大姐,你想買點什么啊,價格肯定便宜。”記者看到,每個顧客上門,王佃紅都笑臉相迎,不管顧客買多少東西,她一點也不煩躁。“搞經營就要以誠相待,而且服務態(tài)度要熱情,這是我經營最看重的地方,不然,哪有回頭客呀!”
慢慢地,王佃紅的超市生意越來越紅火,從起初的零售變成批發(fā)和零售兼顧,這時,靠她一個人忙不過來了。于是,在港口上班的丈夫辦理了停薪留職,回來幫她一起干。“小店天天離不開人,老婆每天很辛苦,我也得幫她一把,再說這小店也是自己家的。”孫和友說。
為了吸引顧客,王佃紅承諾,只要在她店里批發(fā)商品,肯定會送貨上門,不管再遠也會及時送貨到家,同時,保證經營的商品沒有假貨,從質量和價格方面都讓人放心。“開店就不要太計較,有時缺個幾塊錢,就算了,和氣生財,這樣才能贏得不少回頭客。”
為人之本
———做生意不能忘記根本
如今,王佃紅的小超市在當地有了名氣,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周圍很多人都愿意到她家的店里來購物。“現在的門面一年房租已經漲到1.8萬元,比14年前漲了多倍,而且物價也不斷提高,對于經營還是有壓力的,但是我不會靠短斤少兩來賺錢,做生意也不能忘本。”
在王佃紅的店里,有個張大姐在做營業(yè)員,已經干了八九年了。“當時我家經濟條件不好,自己沒工作,王大姐看我家家境有點困難,就主動招我到店里幫忙,讓我有了收入,我非常感謝她。”
王佃紅的誠信,還體現在很多事上,比如有人丟了手機、錢包等錢物,她都會收好等失主前來認領。
現在,王佃紅店里的經營品種有數千種,她幾乎天天在店里忙碌,就連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都正常營業(yè)。“店里少不了人啊,都要以方便顧客為主,自己累點也沒什么,希望繼續(xù)經營好小店,讓一家人生活有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