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時政新聞部 文圖/記者 宋杰 通訊員 劉陽
偽虎鯨
灌河,當?shù)厝私谐焙?,是一條天然的潮汐河,與黃海貫通,常有大魚出沒,歷史上曾發(fā)生過大魚傷人的事。在灌河兩岸吃人魚的故事有許多,描述得有鼻子有眼。既然民間盛傳,就并非空穴來風。《響水縣志》與《灌河史話》就記載了四次大魚吃人事件。
這種魚攻擊人的時候,一般從水下發(fā)起,人們會看到其攻擊時在水面形成的波浪,這種攻擊傷害的多半是人的下肢到臀部。雖然大魚屢屢光顧灌河,但很少有人看到一條魚的全貌,于是眾說紛紜?!?br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size: 12px; padding-top: 0px" />
史料多次記載大魚襲人
1939年,在堆溝碼頭上,有兩個年輕人打賭。一個年輕人抱著西瓜對一個姓穆的年輕人說:“我把西瓜扔下河,你敢下去撈起來,西瓜就歸你。”姓穆的說:“你敢扔,我就敢撈。”結果,姓穆的跳下水去撈瓜,被大魚活活咬死了。
祖居灌河畔的老鹽工講,1942年夏天,灌河常有鱷魚出沒,嚇得岸邊居民天一晚便閉門不出,炎熱酷暑也不敢在外納涼。
以上軼聞為當?shù)乩先怂v,灌河出現(xiàn)鱷魚尚缺乏科學依據(jù)。鱷魚屬熱帶、亞熱帶爬行動物,不可能適應連云港一帶的水域生存環(huán)境。既然民間盛傳,就并非空穴來風。灌河大魚究竟為何物,不得而知。
就在灌河鱷魚出沒傳聞出現(xiàn)的同一年,《響水縣志》明確記載了灌河大魚吃人事件。1942年7月,日軍駐扎在響水口大橋西,一李姓翻譯官在碼頭洗腳,被一條大魚發(fā)現(xiàn),將李姓翻譯官的臀部咬去。李姓翻譯官當即不能動彈,疼痛難忍。待抬上岸,不長時間即死去。
《響水縣志》的另外兩則記錄是在1946年7月2日和7月5日。雙港鎮(zhèn)有幾名男子在河邊洗澡,忽然一條大魚直撲過來,沖起的浪高幾尺,洗澡人拼命向岸上逃跑,但最后一個二十幾歲的男子未能逃脫,臀部被咬。他用手去擋,一只手也被咬下,下半身被咬得皮開肉綻,最終死去。
5日午后,在陳家港北部,三個小孩在灌河洗澡,一條大魚突然冒出水面,三個小孩慌忙往岸上跑。兩個較年幼的孩子幸免于難,一個16歲的大孩子被大魚劃開腹部,肚腸可見,右腳被吃掉,其景慘不忍睹。
解放后,大魚吃人的事也偶有發(fā)生。如張灣鄉(xiāng)就流傳著“大魚到張灣,要吃武老三”的順口溜。說有個叫武老三的小伙子,大熱天下河洗澡,被一條魚發(fā)現(xiàn),躥上去便咬住下半截身子,岸上人急得哭喊也奈何不得。說也奇怪,那大魚并沒有把武老三吃掉,旋即吐出,并且撥浪將其推上沙灘。武老三下半截身子脫了一層皮,渾身發(fā)紫,面色蒼白,人事不知,抬到家?guī)滋炀退懒恕?/p>
灌河沿岸的安集、雙港、田樓、龍王廟等地都發(fā)生過大魚吃人的奇事。有人認為,灌河食人魚為兇猛的鯊魚,當?shù)貪O民曾捕獲過這種魚?!豆嗪邮吩挕份d,金氏小漁船在龍王廟前網(wǎng)住一條大鯊魚,長4米,重300余斤,嘴尖齒利,為吃人鯊。后上市割售,其味鮮美?! ?br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size: 12px; padding-top: 0px" />
“過大魚”之謎
灌河兩岸還有一個奇異的現(xiàn)象也和體形巨大的魚相關。春末夏初之際,灌河里經(jīng)常有體形巨大的魚類逆流而上,然后再游回大海。
聽有幸在灌河水面上見到一群大魚的人講,大魚由灌河口隨潮水而上,大的長達20米左右,小的有一兩米。數(shù)頭一列,一列緊接一列,時而露脊,時而首尾皆露,黑乎乎長達三四公里的隊列破浪而行。所過之處,河面蕩漾,浪花飛濺。每逢奇觀出現(xiàn),兩岸百姓奔走相告。
魚群游至龍王廟前,漲潮正流直對廟門,小魚觸及沙灘,亂蹦亂跳,躍出水面很高。之后,大魚直立水中,上半截露出水面,好像在觀望廟院。大魚直立時向空中噴出的水柱高達丈余,河岸圍觀百姓以為怪,民間傳說是大魚向龍王磕頭。過大魚一般需兩三個小時。
坐落在灌河北岸的龍王廟建于清代中葉,1953年毀滅,其遺址如今大部分塌入河中。就是因為有了這座龍王廟,才有“大魚拜龍王”的傳說。從建廟以來,大魚究竟來拜過多少次,已無從稽考了。
人們依稀記得,1970年5月的一天上午8時至10時;還有1978年6月26日下午2時至3時左右,大魚群從灌河往返。這種大魚腥味特濃,只要從灌河過一次,河水要腥上兩三天。大魚的意外出現(xiàn),給當?shù)厝藥硪庀氩坏降氖斋@。有一年過大魚,燕尾港吳姓青年布下的滾鉤,釣了百余條魚,最大的是條鱸魚,重達30多斤。
1984年1月,響水口灌河大橋建成,因橋孔狹窄,阻斷大魚西游去路。1989年6月,大魚游至灌河大橋東蟒牛河口旋即返回。1994年6月,連續(xù)出現(xiàn)兩次大魚過境。一次是上午9時,數(shù)百條大魚排成一公里長的隊伍,往上游而去,噴出七八米高的水柱,蔚為壯觀;另一次出現(xiàn)在15日上午9時?! ?br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size: 12px; padding-top: 0px" />
“大魚”實為偽虎鯨
關于大魚的記錄,還有一條。解放前,當?shù)貪O民見灌河口的沙灘上躺著一條大魚,個頭有三間屋那么大,只是沒了眼珠。魚肉被人割了三天,光一條舌頭就割了十多擔。肉色白中帶紅,像是瘦豬肉。肋骨被鹽民用來搭屋,脊骨被用來當?shù)首印?/p>
2000年,響水漁政管理站的執(zhí)法船在灌河口附近執(zhí)法時,站在船上的執(zhí)法人員發(fā)現(xiàn),在不遠處的黃海方向出現(xiàn)了黑壓壓的魚群,一路浪花飛濺。緊接著又有兩批魚群破浪而來,每群有兩三百條大魚。魚群長達兩三公里,幾米長的小魚游在前面開道,二十多米長的大魚游在后面。魚群過處,驚濤拍岸。
當天下午,魚群又出現(xiàn)了。工作人員搭乘漁政執(zhí)法船深入魚群,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體形龐大的魚只露出黑亮而肥碩的脊背,脊梁上呈三角形黑色的前鰭好似帥旗,威風凜凜,不時露出鼻孔,發(fā)出水牛似的喘息聲,激起的水柱有數(shù)米高。
根據(jù)工作人員的描述,人們很快聯(lián)想到“過大魚”的水生動物很可能是鯨魚。關于大魚為鯨魚的推論,后來得到了有力的印證。中科院海洋動物專家根據(jù)2002年拍攝到的灌河大魚的錄像,深入研究后得出結論,這是一種世界上罕見的偽虎鯨,并通過網(wǎng)站公布于世。至此,多年來灌河大魚的神秘面紗,終被科學之劍挑開了。
據(jù)當?shù)赜薪?jīng)驗的漁民介紹,每次灌河“過大魚”的時候,大魚總是游到此處便會往回游,因此當?shù)匕傩諅髡f它們是來拜龍王的,于是建廟塑像,連年燒香,成為當?shù)匾坏里L俗。其實原因很簡單,龍王廟所在的河段是入??诤5粎R的水域,鯨魚游到此處無法適應淡水的環(huán)境,因此只能往回游?!?br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size: 12px; padding-top: 0px" />
偽虎鯨并非襲人大魚
春季是鯨魚交配產(chǎn)仔期,灌河水深河闊,水質較好,又無涵閘阻擋,是鯨魚成群前來交配產(chǎn)仔的理想之地,“鯨魚拜龍王”即成了當?shù)匾淮笃嬗^。
據(jù)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專家考察后確認,這些逆流而上的大魚屬于領航鯨類的偽虎鯨,是國際性水生保護動物。由于偽虎鯨生活區(qū)域較小,加之近年來海洋污染嚴重,偽虎鯨的種群數(shù)量逐年萎縮,現(xiàn)在已十分稀少。
偽虎鯨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目前只有日本海珍館存有這種鯨類,過去只是在海洋里零星見過這類鯨群,進入淡水河的非常少見。據(jù)專家推測,每年的7、8月份是灌河的鱸魚汛期,鱸魚是偽虎鯨喜食的魚類之一。開山島周邊是鱸魚的密集區(qū),游至此的偽虎鯨群遇到鱸魚后開始吞食,鱸魚很可能向灌河逃生,鯨群便一路追隨,便形成了灌河“過大魚”的情景。
偽虎鯨頭圓、口大,口裂朝著眼睛的方向切入,使得它的面孔十分恐怖,但關于偽虎鯨吃人一事從未有記載。關于灌河吃人大魚到底是何種水生動物,一直說不清楚。從史料記載來看,這種動物應當是魚類。
綜合資料分析,有人推測灌河吃人大魚可能是牛鯊。牛鯊生活在海洋里,性格溫馴,但其會深入淡水水域,并因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得兇猛而富有攻擊性。
支持這一說法的理由有:首先,拍到“過大魚”的水生物是偽虎鯨,偽虎鯨不傷人,從記錄上的捕食手法看不是偽虎鯨所為。其次,灌河通黃海,黃海有牛鯊,并且牛鯊在淡水水域傷人記錄很高。再就是,牛鯊喜歡從下向上突襲獵物。
史料中記載的吃人大魚到底是不是牛鯊需要更多的驗證,但偽虎鯨群暢游灌河,無疑給灌河增添了幾許傳奇的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