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世界災害事故頻發(fā),地震、臺風、龍卷風……引起全球高度關注。當我們在生活中遇上諸如此類危及生命安全的突發(fā)事件時,學習自救逃生的知識和技能就尤為重要了。掌握應急訓練的技能,在關鍵時候不但能救己而且能利人。我們該知道哪些緊急救護知識,來提高避災自救能力?記者采訪了市民防局有關專家。
一、地震
一旦發(fā)生地震,應根據(jù)自己所處場所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避險逃生辦法。聽到地震預報時,家庭的每個成員要迅速行動起來,制定防范措施及聯(lián)絡方法,準備好必須攜帶的物品。
地震發(fā)生時,首先關閉室內所有電源,熄滅爐火,關閉煤氣管道總閘或擰緊煤氣罐閥門。如果時間來得及,應迅速離開有倒塌危險的房屋,到比較安全的空曠地上,在離開高樓時,要注意可能會發(fā)生停電事故,所以一般不要乘電梯。房屋內的人較多時,要有秩序地離開,不要爭先恐后,阻塞通道,甚至相互踐踏,人為造成傷亡。
跑步時,以徒手為佳,盡可能少帶東西。如在街上、路上,應盡量遠離房屋等建筑物。不要靠近狹窄的路面、河邊、壕溝、峭壁、危房墻壁等處。如果附近有水庫,要盡量到地勢較高的地方。
要遠離煤氣管道,尤其是大型煤氣管道,以防煤氣爆炸發(fā)生火災或煤氣泄漏而發(fā)生中毒;要遠離高壓電線,以防觸電;要遠離化工廠、倉庫,以防化學物品爆炸而引起中毒和傷亡。
地震發(fā)生時,頭部要盡可能用安全帽、枕頭、書包或毛毯等物擋住,防止頭部被擊傷。
二、臺風
盡量不要外出。如果在外面,千萬不要在臨時建筑物、廣告牌、鐵塔、大樹等附近避風避雨。如果你是開車的話,則應立即將車開到地下停車場或隱蔽處。如果住在帳篷里,則應立即收起帳篷,到堅固結實的房屋中避風。如果在水面上(如游泳或船上),則應立即上岸避風避雨。如果在結實的房屋里,則應小心關好窗戶,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成“米”字圖形,以防窗玻璃破碎。如臺風加上打雷,則要采取防雷措施。臺風過后需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
三、洪澇
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移。發(fā)現(xiàn)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
洪水過后,要服用預防流行病的藥物,做好衛(wèi)生防疫工作。
四、火災
火災襲來時要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物。家庭成員平時就要了解掌握火災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幾條逃生路線。
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穿過濃煙逃生時,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遇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室外著火,門已發(fā)燙時,千萬不要開門,以防大火竄入室內。要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窗,并潑水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