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對今年上大二的淮陰工學院學生趙攀來說,父親對自己的愛,顯然比山更寬廣、更深遠,也更偉大,因為父親愣是背著自己走過了13年的學業(yè)路。昨天,在淮陰工學院的校園里,記者遇到了這樣一對特殊的父子,看到這樣一幅感人的畫面——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背著兒子踱步在教學樓的臺階上,朝著教室的方向走去。
■朱 勇
一場災難 一個決定
今年62歲的趙福祥,看上去年紀似乎還要大一些,頭發(fā)已經斑白,皮膚黝黑,下排的牙已經掉了一多半,瘦小的身軀似乎不足一百斤。但就是這樣的身軀,每天背著比自身重的兒子爬五六層樓,不為別的,只為兒子的讀書夢。
趙福祥告訴記者,自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里靠著三畝地生活。21年前,兒子趙攀呱呱墜地,給一家人帶來了欣喜和歡樂。但是,16年前的一場災難又將這份欣喜變成悲傷。“趙攀6歲那年就不能走路了,這或許就是命吧。”回憶起當初,趙福祥父子雖然覺得很無奈,但是他們并不認命。據(jù)趙福祥介紹,兒子從小就喜歡讀書,而且很聰明。“我沒條件讀書,只能當個土農民??蓛鹤硬荒芟裎?,就算是殘疾,也一定要有知識、有文化才行。”趙福祥說,當時自己就下了決定,不管花多大代價,一定要讓兒子讀書、上大學。自此開始,在老家沭陽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校園里,多了一幅父親背著殘疾兒子上學的畫面。
“最感謝我爸,我能讀上書,能考上大學,都是他一個臺階一個臺階背出來的。”趙攀告訴記者,在這13年的求學人生里,父親一直陪伴在自己的身邊,“我不會辜負爸爸的期待,會考研,會一直讀下去。”
一絲憂慮 一份堅持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對趙攀有很高的評價。僅僅在大一的一年時間里,趙攀就通過了英語六級考試和計算機二級考試。對于這樣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淮陰工學院為了方便父子兩人的生活,為他們單獨提供了一間宿舍,還為趙福祥在食堂里找了份工作,補貼他們的生活費用。大二第一學期,趙攀順利申請到了四千元的助學金,生活和學習的費用得到了解決。但是,在趙福祥的心中,存在著一絲憂慮——兒子的未來會怎樣?
“他這個身體條件擺在這里,不知道有沒有單位愿意接受他。”趙福祥告訴記者,自己最愁的就是兒子畢業(yè)后能否找到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以后的生活能否有保障??墒沁@樣的憂慮在趙福祥的腦海里只是一閃而過。“我們農村有句土話叫‘眼瞎著往前走’,現(xiàn)在先不考慮這些,我仍然鼓勵孩子繼續(xù)讀下去,我也會繼續(xù)陪著他一起。”
隨著年齡的增長,趙福祥每次背完孩子都是氣喘吁吁,但是趙福祥全然不顧,“我跟兒子說過了,只要你爸爸還能背動你,就一直背著你上學。只要家里還有一磚一瓦,我都會賣掉供你繼續(xù)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