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刊登文章,深度解析合肥創(chuàng)新精密光學企業(yè)安徽樹突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樹突精密”)自主研發(fā)的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
作為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用于癌癥檢測的細胞級熒光導引成像技術,該技術首次讓外科醫(yī)生在術中實時捕捉到細胞級圖像。
由于腫瘤細胞在手術中看起來與正常細胞非常相似,腫瘤外科手術長期面臨‘邊界判定’的挑戰(zhàn) 。2024年11月,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成功完成國內首例細胞級顯微鏡同步術中快速分子病理診斷指導下的膠質瘤精準切除手術,樹突精密自主研發(fā)的術中手持顯微鏡EndoSCell®(安刀),正是這例手術成功實施的關鍵。
《Nature》刊發(fā)的文章指出,作為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用于癌癥檢測的細胞級熒光導引成像技術,“安刀”首次讓外科醫(yī)生在術中實時捕捉到細胞級圖像,將術中可視化精度從組織級提升至亞細胞維度,從而實現細胞級的精準手術。
“現在我們可以在10分鐘內完成染色、掃描和解讀腫瘤邊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神經外科的陳亮教授接受采訪時表示,“該系統能夠立即提供細胞核、密度和分布的信息,提供更完整的圖像,同時不會打斷手術流程。”
該設備于2023年獲中國NMPA二類醫(yī)療器械認證,現已被全國包括華山醫(yī)院在內的40余家頂尖醫(yī)院納入手術流程,臨床應用超過500例神經外科手術。
樹突,指神經元細胞體的突起,是光學顯微鏡能看到的最小細胞結構。以“樹突”為名,源于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蔣禮陽對精密光學成像技術的不懈追求。
蔣禮陽是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生物物理博士,曾參與完成雙光子顯微鏡、全內反射熒光顯微鏡與光電一體機等全球尖端技術的研究。
在樹突精密產業(yè)化突破的關鍵時期,合肥的耐心資本果斷出手支持,為企業(yè)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作為合肥市重要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興泰資本于2023年11月通過“投引聯動”促成樹突精密研發(fā)生產基地落地合肥,項目總投資5.5億元,并幫助項目入駐興泰“科大硅谷”創(chuàng)新單元,享受“興泰系”一站式科創(chuàng)金融服務。
未來,樹突精密將加大科研力度,將EndoSCell®從實時成像工具發(fā)展為多功能外科平臺。
科學+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李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