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聚餐也多了起來。西湖景區(qū)邊,昔日貼著“豪華”、“私人”標簽的會所,曾是大佬們最愛去的聚餐地。
不過,從2014年1月開始,西湖邊第一家高端會所西湖會迎來了轉型,成了親民的“開心茶館”。它的“轉身”,讓大佬們的聚餐地,重新回歸大眾的懷抱。昨天,“開心茶館”亮出成績單:兩年來,沒有接到過一筆會餐訂單。
在近兩年時間里,30家西湖高檔會所全部完成轉型,個個“接地氣”,張張“親民牌”,一邊是讓人“吃得起”的平價餐飲:一個2元的素饅頭、一只3元的茶葉蛋、一杯18元的龍井茶;另外一邊是讓人“走得進”的免費文化場所:西湖法國紅酒文化陳列館、杭州黨史館、國畫美術館。
這些頭頂光環(huán)的會所,放低身段后,是一番怎么樣的風景?能不能真正煥發(fā)第二春?近段時間,記者一直在西湖邊尋找著答案。
愛喝茶,似乎是杭州人一種情結。早在八九年前,西湖景區(qū)有不少“一元早茶”的茶室,深受老茶客的喜愛。比如虎跑公園的虎跑茶室、花港公園的翠雨廳茶室、太子灣公園里的天緣臺茶室等。可慢慢地,這些茶室改走了中高檔路線,親民、廉價的茶館越來越少,老茶客也失去了“樂土”。
2014年起,30家西湖高檔會所開始轉型,回歸大眾,平價茶館也漸漸地回歸到了老茶客們的生活中。
記者來到首家轉型的會所,它位于曲院風荷內(nèi),是一幢江南風格的紅木房子,只見大門敞開,牌匾早已換上“開心茶館”,三五人坐在門口曬太陽、喝茶。而兩年前,它還是只招待會員的“西湖會”。
一對蘇州夫妻,正坐在靠左手邊的門喝茶,這個月是他們第二次來杭州。“我和老公每年都來杭州十多次,平均一個月要來一次。”陳大姐看了老公一眼,笑著說,如此頻繁來杭,不為別的,就為喝茶,找老底子的西湖味道。
親民的價格是市民的直觀感受,“一杯茶18元,真的很便宜,大眾消費的茶館遍地開花,我們是過足了喝茶的癮頭。”陳大姐說,他們還提前做了攻略,來看看轉型之后的茶樓。
記者隨手翻了翻店里的菜單,最便宜的茶18元一杯,有浙江龍井茶、菊花茶、紅茶、八寶茶。稍微貴一點的,像云南滇紅、西湖龍井都是25元一杯,最貴的是包廂里的58元、88元一位的套茶。茶點從3元到35元不等,最便宜的就是茶葉蛋,3元一只,老杭州人最愛的片兒川,18元一碗。
轉型之后,室內(nèi)的裝飾也做了改造,一幅幅攝影作品掛在墻上。一旁的牌子上還寫著這幾天展出的是2016年杭州市第二屆導游攝影大賽展覽。
“像這樣的攝影展,一年要辦上七八場,攝影沙龍和分享會有70-80場。”開心茶館(湖畔居曲院店)的副總經(jīng)理王剛說,從2015年起,開心茶館由湖畔居接手,保留原來的茶館,還成立了西湖邊第一家影社——“湖畔影社”。
除了開心茶館,部分西湖景區(qū)的高檔會所也接二連三地成了接地氣的茶館,其中還不乏一些老底子茶館的回歸。比如花港公園的蓮莊,原來就是大眾化的“花港茶室”,現(xiàn)在還是回歸大眾,變身湖畔居花港店;“高貴”的涌金樓變身曉軒茶樓;學士公園旁的御尊園也成了可以喝茶、吃素食、嘮嗑的柳鋮道……
在北山街上,記者遇到了正趕著去見茶友的陳大伯,他今年63歲,土生土長的杭州人,也是一位資深老茶客。“一天不喝茶,這一天就感覺沒滋味。”他喝茶也不講究,只要茶葉好,一個搪瓷杯或者一個大碗,也能痛飲一杯。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買一壺茶也就2角錢,后來20世紀初,喝茶慢慢貴起來。”陳大伯說,十多年前,他最愛的就是虎跑公園的虎跑茶室,一塊錢就能喝上一個早上,一到周末就和幾個朋友去那里喝茶、下棋。
對于西湖邊的茶室,他是如數(shù)家珍,他還記得,現(xiàn)在涌金橋邊那棟三層小樓的涌金樓,當時還是一個公共茶樓,后來聽說成了一個高檔會所。沒想到2014年,它又回歸成了大眾消費的茶樓,他還專門趕去喝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