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開展覽會 這伙人都會坐飛機趕來
今年3月17日,西湖警方出動300余名警力,突襲轄區(qū)內三個涉嫌網絡平臺詐騙的公司,一舉抓獲嫌疑人149名。
與以往接到舉報線索、群眾報案再展開偵查的模式不同,西湖警方此次主動出擊,全靠背后一個神秘的"黑科技"團隊。
這個團隊名叫"七劍"。
西湖公安分局有七把劍
七劍不用下天山,他們的總部在西湖公安分局。
2016年下半年,西湖分局在全局民警中展開海選,經過反復的比較遴選,最終從數百人里選出了7個民警,組成了七劍。
七把劍分別是:
"傅青主"--隋永輝,轉塘派出所刑警,愛動腦、點子多,曾自創(chuàng)"虛擬身份偵查法",是"七劍"的智慧擔當和精神領袖;
"楚昭南"--徐興,蔣村派出所副所長,鋒芒畢露、無堅不摧,在打擊破案方面很有一手;
"楊云驄"--馬磊,情報中心首席情報分析官,心思細膩、處事從容,擅長信息應用、數據分析;
"穆郎"--張肖棟,刑偵大隊偵查員,聰慧好學,理解能力特別強,總能把不同的線索串聯(lián)到一起;
"辛龍子"--朱春霖,三墩派出所治安組警長,綜合崗位經驗最豐富,群眾基礎最扎實;
"韓志邦"--王克祥,原本是老師,2011年棄文從警,是"七劍"里的青年才俊;
"武元英"--陶夢霞是"七劍"小組里唯一的女性,原本是刑偵大隊負責現(xiàn)場勘查的技術員。
他們當中,有的是基層派出所的副所長,有的是情報中心的情報官,還有的是刑偵大隊負責現(xiàn)場勘查的技術員。
7個人年齡跨度也很大--年齡最大的是46歲的隋永輝,年齡最小的是1988年出生的張肖棟。
七把劍
劍劍代表大數據高科技
七劍是個代號,這個團隊的全稱叫"大數據服務實戰(zhàn)應用研究小組。"
與其他一線警力不同,七劍做得更多的是幕后工作。
簡單來講,就是研究數據。
"現(xiàn)在是大數據時代,相比其他部門,公安機關手頭的數據更多、更雜,怎么用好這些數據,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西湖分局黨委委員、政治處主任王擎坤說,對公安機關來說,第一步是保證數據的存儲安全,第二步就是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整合、計算,通過數據研究和技術建模,將這些信息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七劍"的工作看似枯燥,其實很費腦子,自今年年初正式成立以來,除了日常工作,"七劍"成員每周都會抽時間開個討論會,來一場關于大數據的"頭腦風暴"。
劍出鞘
每一招都對準了犯罪團伙核心
數據中有大乾坤,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讓公安機關提前掌握線索,變被動接案為主動出擊。
"前段時間,我們在數據分析中發(fā)現(xiàn),有家賓館長期有人包房,并且進出人員多、雜,且大多活躍在深夜。再一查,開房的人有賭博前科。綜合這些信息,我們初步判斷這個長包房里可能在進行賭博活動。"
七劍小組得到數據分析結果后,把指令發(fā)給轄區(qū)派出所,派出所深夜突擊查房,果然在這家賓館抓獲了一伙賭徒。
還有一次是在某展覽會前夕,七劍通過數據研判,發(fā)現(xiàn)每年該展覽會開幕時,都會有盜竊團伙坐飛機從外地來杭,在展覽會上渾水摸魚盜竊財物,得手后迅速離開。
分析整理出作案團伙的特點后,七劍把信息傳遞給負責展覽會安保的民警,在這伙人下手之前,成功將他們抓獲歸案。
拿反恐維穩(wěn)工作來說,在重大活動之前,"七劍"小組可以通過搜索數據庫,對個別可疑極端人物的行蹤、動向進行分析追蹤,將可能發(fā)生的犯罪行為扼殺在萌芽階段。
在案件偵查方面,警方可以通過對已有信息的分析、研究,建立數據模型,摸清作案特點。
以扒竊案件為例,發(fā)生在網吧、醫(yī)院、公交車、演唱會等不同場所的案件,往往都有不同的作案群體和作案特點,經過大數據的分析整合以后,警方就能快速鎖定目標,抓獲犯罪嫌疑人。
以數據為支撐,七劍小組快、狠、準地成功完成了多次任務。
接下來還有
"六翮"和"八仙"小組
全方位打造
智能警務平臺
除了"七劍"小組,西湖公安分局還相繼成立了代號為"六翮"的"多維感知應用研究小組"和代號為"八仙"的"基礎管控平臺小組"。
這兩個小組將在"七劍"現(xiàn)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大數據應用,致力打造全方位智能警務平臺。
王擎坤主任說,"六翮"小組已于今年6月下旬正式開始運作,接下來,"八仙"也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為分局的行動提供多向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