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堵正在進行時。你是不是覺得治堵是交警的事兒,是司機們的事兒,其實這也是行人的事兒。杭州公交車斑馬線前禮讓帶了個好頭,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出租車、私家車也養(yǎng)成了斑馬線禮讓的習慣。
那么現(xiàn)在,行人做得怎么樣呢?是否也做到快速通過呢?
十幾天來,記者多次在斑馬線邊和公交車上觀察行人,大多數(shù)人能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加緊步子通過,但其中也有50多位中年人,精神頭不錯,也沒帶什么東西,過斑馬線時反而有些拖拉。
什么情況下行人會拖拉?為什么恰恰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容易拖拉?
兩位阿姨
推著自行車邊聊天邊走
時間:4月14日下午
地點:文二西路古翠路口
記者來到了文二西路與古翠路的交叉口,周邊小區(qū)居民樓遍布,又有西湖國際科技大廈等寫字樓,由南向北的人行橫道約40米,每個綠燈有三四十人通過。
10分鐘內(nèi),記者一共觀察了8次綠燈,共有約230人經(jīng)過。大部分人行色匆匆,也有一些行人的腳步特別優(yōu)哉:兩個50多歲的阿姨推著自行車,從等紅燈起開始聊天,直到身邊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發(fā)現(xiàn)燈已經(jīng)變綠,忙不迭地跟上,還不忘邊走邊聊。起步比別人晚,腳步比別人慢,等她們走到了馬路對面,紅燈早變成了綠燈。
記者小結(jié):在連續(xù)三天多個斑馬線蹲點中,記者發(fā)現(xiàn),結(jié)伴過馬路的人往往比獨自過馬路的走得慢,慢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聊天。
4月15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體育場路與環(huán)城西路交叉口。由南向北40多米長的人行橫道,綠燈的時間有50多秒。大部分人步履匆匆。一位40來歲男士,老遠看見綠燈快要變紅燈了,小跑了兩步,走上了斑馬線后,露出一副如釋重負的表情——盡管此時紅燈已經(jīng)亮了,但他的腳步反而慢下來,一臉滿不在乎的樣子慢悠悠走過。大部分等在斑馬線前面的車子這時候都已經(jīng)準備起步,這位老兄卻還是淡定地走完了全程,車子們只好干等著。
當記者在馬路的另一側(cè)攔住他詢問為什么越走越慢時,他眼睛一瞪:“我都走到斑馬線上了,有什么關(guān)系,難道我在斑馬線上還撞我不成?”
記者小結(jié):像這樣的“淡定哥”,記者在蹲點的十多分鐘里,就遇到了七八個。他們的年齡層主要集中在40歲至50歲。
K303路:
電動車男子沖進斑馬線,所有車子急剎
時間:4月16日早晨7點半
地點:古墩路的某個斑馬線路口
記者和電車公司四車隊的周隊長一起上了K303路(黃龍公交總站開往三墩)公交車,沿路觀察,遭遇了這樣一幕:在古墩路的某個斑馬線路口,當行人陸續(xù)通行完,公交車正準備起步,突然從右邊竄出一輛電動車,騎車的中年人肩膀上扛著一捆踢腳線一類的裝修材料,足有電動車車身的兩倍長,就這么沖過來。
K303路的司機王師傅趕緊踩了剎車。在公交車邊上的幾輛私家車起步較快,馬上跟著踩了急剎車。周隊長說,“這樣沖進斑馬線的人和車都有。不僅不安全,而且剛起步的公交車得熄火再起步,需要多耗費10到15秒的時間。”
王師傅說,K303路沿途至少經(jīng)過30個左右的人行橫道,早高峰時這種情況能遇見十來次,晚高峰更多,那一趟行程就要多耗費至少5分鐘。
記者手記
關(guān)于過馬路的心理
3天,3個路口,一條公交線路,900多個行人從我面前經(jīng)過,大多數(shù)人能加緊步子快速通過,但記者仍然目睹了50多位行人仍然慢悠悠地過斑馬線。
從年齡層來看,年輕人大多走走跑跑,精神抖擻,多屬于“快速通行者”,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過馬路小心謹慎,只要腿腳方便,就不會在馬路上停留太久,反而是40歲到50歲的市民,在過馬路的時候最“淡定”,占據(jù)了“中速通行”和“慢速通行”的大多數(shù)席位。
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在沒有信號燈的斑馬線上,行人的快速通行意識更明顯。可能大家覺得沒有紅綠燈,你還這么讓我,真心感激,所以就快速通行。有信號燈的斑馬線,多少有一些理所應(yīng)當?shù)男睦?,有少?shù)人走得篤悠悠起來。
微議
一個人和500秒
小的時候聽說過一個游戲:一個空瓶子代表一口干井,用瓶中的三只小球代表三個正在井中玩耍的孩子。把系著小球的三根絲線分別交給了三個孩子。老師對三個孩子說:“井中突然冒出水來,漲得很快,你們必須在七秒鐘之內(nèi)逃離,不然就會被淹死。但是三個球不可能同時從窄小的瓶頸中逃出來。于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對同伴說:“你先,他第二,我最后,快!”于是三個小球依次從瓶口滑了出來。
雖然馬路通行不像逃生這么爭分奪秒,但是它同樣是一個各類交通參與者互相配合的過程。
現(xiàn)在都在關(guān)注治堵。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肯定水泄不通。你主動讓我了,我卻不讓你,效率也高不起來。
別以為慢走幾步的那幾秒不算事兒,也別以為只有一兩個人慢吞吞不算事兒。只要有一個人在斑馬線上走,所有車輛統(tǒng)統(tǒng)都要等啊,那要耽誤多少人的多少時間。
小不可大算。這一兩位行人造成的等待時間(如以5秒計),再乘以多輛車乘客人數(shù)(以100人計),那就至少浪費了500秒(近8分鐘)!那還只是一條斑馬線。
下了車,你是行人;上了車,你就是乘客或司機。
禮讓,隨時都應(yīng)該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