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擁堵,是當前市民反響強烈、熱切期待解決的民生難題。為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將治理擁堵工作納為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九大行動”之一。
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各職能部門傾聽民聲、群策群力,出臺了各項交通改善優(yōu)化措施。
但隨著城市車輛飛速增長,原來為方便停車而劃設的路面停車泊位,已成為核心區(qū)道路資源的重要爭奪者。為了保暢通,對于嚴重影響交通暢行和安全的道路停車泊位,只能“忍痛割愛”。
考慮到路面停車位清退工作影響面廣,之前,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專門進行了摸底勘察,對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景區(qū)大隊轄區(qū)內的總計4.6萬個道路停車泊位進行了優(yōu)化調整,以“嚴控道路泊位、提高通行效率”為指導思想,按照“核心區(qū)先行、主干道嚴控、支小路兼顧、機動車道禁設、公共停車場周邊不設”的工作原則,盡最大限度降低路面停車對動態(tài)交通的影響。
截至8月20日,杭州因道路施工、地鐵施工、交通組織調整等原因,已取消道路停車泊位2158個;下一步,到九月底前,擬再取消2997個道路停車泊位。
市治堵辦聯合市公安局交警局,現將九月底前已取消和將要取消的道路停車泊位向市民公告,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路面停車位取消了,車輛該停哪兒?市交通職能部門將積極推進車輛退路入庫,并進一步拿出核心區(qū)地塊建設停車場(庫),滿足相應需求。
“退路入庫”是未來的停車趨勢
為了緩解出行難,取消了部分公共停車位;但同時,我們也在建一批。
今年,浙江省政府給杭州市下達的停車場建設目標為全年新增4.8萬個泊位,其中公共泊位杭州市自定目標1.5萬個。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建成36080個,完成75%。其中公共停車場庫開工建設9018個,土建完工2213個。
在停車位的規(guī)劃建設中,“退路入庫”是未來的大趨勢。
在前不久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市委常委‘我們的群眾觀’在線訪談”中,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坤明,也提到了這一話題。
他說:“在這次交通治堵專項行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下決心多建停車場(庫)。停車場(庫)建設,不一定求大,但布局要合理。要在各街道、小區(qū)挖掘潛力,尋找合適的地方,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建設立體停車場(庫)。”
昨天,我們實地走訪了濮家花園地下停車場、新華坊立體停車庫、武林廣場環(huán)北地下停車場等地。它們有的靠近居民區(qū)、有的靠近商務區(qū);有的是政府項目、有的是民營資本投資——
濮家花園地下停車場
環(huán)北地下停車場
收費標準:5元/小時,24小時內30元封頂
停車場就建在濮家花園的地下,這個停車場是杭州第一批投入使用的公園地下停車場,共98個車位,7月底開始試營業(yè)。
我在現場走了一圈,周邊有東茂苑、機神新村、濮家新村等居民公寓,以及閘弄口街道的相關辦公樓,停車需求挺大。
周邊居民從停車場走進周圍小區(qū)要不了幾分鐘,也還算方便。但目前停車的人并不多。
收費大姐說,雖然來停的不多,但來問停車包月的人卻很多。
大姐給我看了幾張紙,上面密密麻麻地留著聯系人的車牌和電話:“都是來排隊的,就等著包月政策出來。我們這里離住宅區(qū)近,而且6個以上攝像頭24小時監(jiān)控,安全又方便,中意的人不少。”
環(huán)北地下停車場
收費:5元/小時,24小時內30元封頂
環(huán)北地下停車場應該算是杭州比較有歷史的鬧市區(qū)地下停車場了,就在武林門碼頭、杭州大廈附近。
收費管理員說,停車庫共有198個停車位,除了附近單位包下來的,剩下的就向社會開放,一般周一到周五車位緊俏些。
周邊商務樓比較多,我問收費員:停一天30元,上班族吃得消嗎?
收費員指指價格牌說,外面的道路停車費是一小時6元,地下停車位才5元,比較起來還算是便宜的。
新華坊立體停車庫
收費:包年4000元(每月約333元/月)
新華坊的立體停車庫,地處健康路跟岳家灣的交叉口,屬于鬧市區(qū)里不多見的小區(qū)立體停車庫,主要服務周邊健康公寓、新華坊等小區(qū)居民和附近商務樓的上班族。
收費大伯告訴我,這里的停車位基本是包年的:“一年4000元,算算一天差不多11元。”
目前車位沒有剩余,除非有人退出不包,否則沒有多余的名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