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1點56分,教工路百腦匯科技大廈發(fā)生火災,消防部門第一時間派出7個中隊24輛消防車前往撲救。
百腦匯科技大廈是一座寫字樓,高21層,每層樓中間位置是電梯和安全通道,四周是一間間獨立的辦公室,呈“回”字形。
起火的是7樓朝北的辦公室,明火從窗戶躥出,濃煙滾滾。這相當于將大廈攔腰截斷,一場時間和生命的賽跑在火焰中“鳴槍”。
大廈中不同樓層、不同單位的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做出了不同的逃生選擇,結(jié)果證明,他們可能都選對了。
傳統(tǒng)派:安全通道逃生
下午2點30分左右,大廈四周擠滿了從樓上逃下來的人。裙樓平臺上,消防隊員正用水槍,朝起火的辦公室出水撲救。
“起火的是705室,旁邊的704室是一家賣蘋果產(chǎn)品的店,前一天剛進了幾百臺的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下估計損失大了。”一位年輕男子剛從樓上逃下來,靠近一點,還能聞到身上被煙熏出的焦味。
在8樓上班的錢小姐聞到煙味后,第一時間跑下了樓。她回憶,當時突然聽到樓下傳來嘈雜的聲音,開始以為是發(fā)生了糾紛,很快一股刺鼻的煙味飄上來,這才發(fā)現(xiàn)樓下起火了。
雖然靠近起火點,錢小姐和同事們果斷選擇從安全通道跑下樓,沒有受傷。
固守派:原地堅守待援
但是,在起火的7樓,有很多人,沒那么幸運。
在大廈沿著教工路的這一側(cè),2名消防隊員乘坐消防云梯緩緩升起,在7樓停住。
“呯!”玻璃被敲碎,消防隊員從里面拉出了一位穿灰衣服的女子,頭發(fā)已經(jīng)呈爆炸狀,雙手緊緊地抓住云梯扶手。窗內(nèi)還有一名光頭男子,雙手扒在窗臺,已經(jīng)沒有力氣自己爬出來,在消防隊員的幫助下,才爬上了云梯。
兩人一落地,立即被早就在下面候著的120急救車送往醫(yī)院救治。
市中醫(yī)院急診室里,受傷光頭男子的鼻子、嘴巴都沾滿了煙灰,鼻子插著呼吸管,左手食指和中指纏著紗布,那是他敲玻璃時劃破的。
兩位陪同人員說,這是他們公司的張總(音)。
“再晚一步,估計就撐不下去了。” 張總躺在病床上,捂著額頭說,當時整個辦公室都是黑煙,他和一位女員工被困在里面,只能扒在窗戶口吸氣。當消防員來營救時,他把女員工先托出去,自己就沒力氣了。
因為呼吸道灼傷,他需要住院觀察,進一步治療。
大意派:好在受過培訓
小孫是701室某服裝外貿(mào)公司的員工,發(fā)生火災時,她和六七名女同事被困在辦公室里。
小孫說,一開始聞到煙味,有同事先跑下樓去,但是她們幾個并不在意,“如果起火了,煙感報警器應(yīng)該會響的”。
等白煙彌漫過來,她們已經(jīng)看不到安全通道,大辦公室煙也很濃,她們就躲進老總的辦公室。
老總辦公室的移門有縫隙,她們就拆下抱枕的罩子去堵,但是,濃煙從空調(diào)出風口涌進來,幾個人就試著用花盆砸窗戶,但是砸不開。
正當她們被煙熏得不停流淚,兩個消防員從大門進來,砸破玻璃,把她們救了出去。
小孫說,上周公司剛請消防來做過培訓:遇到火災,要走樓道,不要走電梯,身體要低一點。“不過,真的遇到火災,幾乎沒人能完全按照逃生守則來做。”
不過,小孫她們記住了一點,不要跳樓逃生。所幸,她們都沒有大礙,檢查之后,配了點藥,就回去了。
冒險派:跳樓逃生受傷
其實,當小孫和同事們躲在老總辦公室時,隔壁702辦公室有人向她們喊話:“有沒有繩子?”
“沒有。”小孫說道。
“有沒有衣服啊,你們做衣服的,拿點衣服過來?”隔壁的人又問。
小孫說,衣服都在大辦公室,煙太濃,根本過不去。
后來,她們發(fā)現(xiàn),隔壁的人,從窗口跳到了大廈裙樓5樓平臺。
跳樓逃生的男子是小陳和小宋,兩人都受了傷,被送到了新華醫(yī)院。
小陳剛拍完CT,被醫(yī)護人員送回了急診室里,雙手捂眼,表情有些痛苦,“當時聽到門口一陣亂,以為有人在吵架。等反應(yīng)過來,走廊上全是濃煙,整個房間溫度一下子高了起來。”
辦公室里沒有逃生設(shè)備,沖出去也不太可能,小陳推開窗一看,下面是5樓的平臺,索性賭一把。
兩層樓,高約7米,小陳跳下時,腰部受傷,需要繼續(xù)治療;而小宋扭傷了腳踝,還能走,并無大礙。
應(yīng)急處置基本得當
他們自己救了自己
下午3點12分,火災被撲滅,經(jīng)消防部門初步調(diào)查,起火部位為7樓705、706室信格兒數(shù)碼有限公司辦公室,過火面積120平方米,燃燒物質(zhì)為辦公家具和手機配件。火災中,消防部門共營救疏散101人,火災原因正在調(diào)查中。
下午5點半,大部分大廈內(nèi)的工作人員返回辦公室,7樓火災現(xiàn)場則仍被封鎖。
稍后時間里,有大廈內(nèi)工作人員質(zhì)疑,辦公室的煙霧報警器未響應(yīng),滅火噴淋也沒有出水。
對此,大廈物業(yè)方回應(yīng),火災發(fā)生時樓層內(nèi)的煙感報警器和滅火噴淋都曾發(fā)揮作用,但未能阻止火勢的快速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大廈內(nèi)人員在面對突發(fā)火情時,主動或被動地做出了各自的應(yīng)急處置,除小陳和小宋選擇跳樓逃生過于冒險外,其余被困人員的選擇基本得當,為自我逃生和消防營救贏得了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