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過馬路,你會用行人過街按鈕嗎
本報記者蹲點觀察:大馬路口的按鈕幾乎無人問津記
2年前,杭州體育場路沿線的馬路口,出現了不少夜間行人過街按鈕。這對行色匆匆的夜歸人來講,算是“福音”——如果按動按鈕,很快能變綠燈的話,就減少了等待的時間和闖紅燈的概率。
按照當時的說法,使用效果好,交警部門將會在重點道路上推廣。
2年過去了,過街按鈕使用效果到底怎么樣,夜間有沒有行人按動按鈕,有沒有得到進一步推廣?錢江晚報記者多日蹲點觀察發(fā)現,在大馬路口,這樣的按鈕幾乎無人問津。偶有使用者,則認為使用效果不是很好。
但有個例外,那就是設在文三路路段上(學軍中學門口)的過街按鈕,很受路人歡迎。
體育場路中河北路口:
半小時僅1人使用
體育場路沿線,是2年前重點推廣使用夜間過街按鈕路段,分別在環(huán)城東路、建國北路、中河北路、中山北路、武林路等5個路口都安裝了過街按鈕,使用時間是晚上11點到早上6點。幾天前的晚上,錢江晚報記者首先來到中河北路體育場路口。路口的四個方向,都設置了過街按鈕,總共有8個。
夜色雖晚,但依然不時有行人要通過路口。人們似乎都沒在意身邊的這個按鈕器,選擇原地等待紅綠燈信號燈。個別心急的行人,看看左右沒車,即便是紅燈也會闖過去。在蹲守的半個小時里,過街按鈕只被使用過一次,使用者是位小伙子。他說:“我就看到牌子上寫著夜間過馬路按按鈕,但也不知道有沒有用,不過好像也沒有很快轉綠燈,還是要等的。”
按動按鈕,信號燈到底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通過讀秒器計時,我們發(fā)現,如果不按按鈕,東向西直行的行人綠燈信號燈長約40秒,而從紅燈開始,等待下一個直行綠燈出現的時間為80秒左右。我們在直行信號綠燈快變成紅燈的一瞬間,按下了按鈕。行人信號綠燈隨即再次亮起??墒?,當直行信號燈為紅燈時,你按動按鈕,似乎等待的時間跟之前差不多。
體育場路沿線其他幾個路口觀察的情況,基本相似,夜間過街按鈕使用者寥寥。很多人表示,壓根沒太在意這個按鈕。也有路人表示,之前有按過,但似乎效果不大,也就沒再用了。
文三路學軍中學門口:
頻頻有人點動按鈕
跟絕大多數過街按鈕安裝在路口不同,文三路學軍中學門口的夜間過街按鈕是屬于路段上的。這里的按鈕使用頻率明顯高了許多。
文三路學軍中學門口西側有一條橫跨文三路的斑馬線。斑馬線的北側是學軍中學,南側就是浙大西溪校區(qū)。夜間從這條斑馬線過往的人,大多數都是學生模樣。
斑馬線的兩側都裝有過街按鈕,這里按鈕的使用時間是晚上10點到早上6點。
我們從晚上十一點開始,到十一點半為止,在這條斑馬線前觀察了半個小時發(fā)現,超過九成以上的行人在過斑馬線時都會主動按按鈕,等到斑馬線信號燈變成綠燈后再過馬路。
在沒有按下過街按鈕時,文三路東向西方向每次直行綠燈時間至少在120秒以上(觀察期間,120秒之內都有行人使用按鈕)。而當行人按下過街按鈕時,東向西的機動車直行信號燈會很快由綠閃黃,最終變成紅燈,而南向北的斑馬線信號燈隨即變成綠燈。
“其實我剛來那會也不知道這個按鈕怎么用的。有時候就干等著綠燈,后來我看到別的同學過馬路時都會主動按一下按鈕,我也試了試,馬上就能變成綠燈了。”浙大西溪校區(qū)就讀的學生小周說,這樣的設計挺人性化的,這樣過馬路既方便又安全。在半小時內,有超過20人用了過街按鈕。
杭州目前有10處過街按鈕
使用率低或因“不習慣”
目前安裝行人夜間過街按鈕的地方有10處左右,主要集中在體育場路上,另外之江路美政路口、文三路學軍中學門口等也有少量安裝。安裝過街按鈕的目的,一是為了行人通行方便,一是為了提高路口車輛通行效率。
據了解,高峰時段,大馬路口一個紅綠燈周期一般最高可達180秒,平峰時間一般為120秒。一般來講,一個行人過大馬路口需要30秒。深夜行人極少時,一個方向的通行時間仍保證在30秒鐘以上,無疑降低了通行效率。
“當時我們考慮設置行人按鈕,如果沒有行人時,調低紅綠燈周期,降低車輛等待時間;而當有行人出現并按動按鈕時,就提升周期,設定足夠的行人安全過街時間。”不過,杭州交警相關人士表示,他們也注意到,路口過街按鈕使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主要是過街按鈕并沒有大范圍推廣,很多人并不知曉。另外,有的路人使用時并不習慣。他們可能認為,只要一按按鈕,紅燈就能變綠燈。其實并非如此,因為在路口,你還必須考慮不同方向的車流。按動按鈕,不是馬上變綠燈,但其實是可以減少等紅燈時間的。
設在文三路學軍中學門口路段上的按鈕,按動后信號燈為什么能夠及時有反應?答案是,不用考慮同向機動車的因素,因為路段上行人過馬路,并沒有機動車同時通過,所以設置上就相對簡單點。
錢江晚報記者獲悉,目前交警部門短期內并無進一步擴大夜間過街按鈕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