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內高班、內職班學生與當?shù)貙W生的交往交流交融,體現(xiàn)“民族團結一家親”和“內地新疆一家人”的情懷,也使新疆學生家庭更為深切地感受到內地辦班省市、學校、當?shù)貙W生家庭對新疆學子的關心與關愛,自治區(qū)教育廳于8月中旬,組織開展百名內高班、內職班學校與新疆學生“結對子”的當?shù)貙W生來疆“走親戚”活動。天山網特推出“我來新疆走‘親戚’”活動系列報道,今天推出第二篇《寧波男孩潘一滔喀什走親記》。
天山網訊(記者劉杰 通訊員晁瑾攝影報道)8月13日,在自治區(qū)教育廳的統(tǒng)一安排下,寧波行知中等職業(yè)學校老師帶著該校2015級藝術系航空班畢業(yè)生潘一滔不遠千里來喀什“走親戚”。
潘一滔的“親戚”,是大他三歲的同校新疆內職班2014級建筑系帥小伙吐達阿吉·玉蘇甫。
初秋八月,喀什市浩罕鄉(xiāng)托萬喀孜艾日克村村委會的籃球架下,潘一滔和吐達阿吉·玉蘇甫身著印有“行知”的籃球隊服,回憶一同征戰(zhàn)球場的曾經。
“兩年前,我們因籃球結識,那時我們是并肩作戰(zhàn)的伙伴。如今,在我的家鄉(xiāng)喀什,我用籃球迎接他的到來,我們是一輩子的兄弟。”吐達阿吉·玉素甫說道。
因籃球成為兄弟
8月13日,飛機準時落地喀什,早已等候在機場的吐達阿吉用在籃球隊時的見面方式——碰肩,歡迎潘一滔的到來。
“今天你就住我家,咱們晚上好好打一場籃球怎么樣?”吐達阿吉接過潘一滔的行李笑著說。
聽到這個建議,潘一滔點了點頭。
在學校,吐達阿吉自信率真,潘一滔靦腆內斂,兩人性格頗有些互補。雖不是同年入校,但兩人都在學校的籃球場上積攢了不少人氣。
2015年,學校組建籃球隊,愛打籃球的吐達阿吉成為籃球隊隊長,在幫助老師挑選隊員的時候,他看中了同樣身材修長的潘一滔。
當時籃球隊只留了12個人,潘一滔因好友并沒有被選中而悶悶不樂,吐達阿吉主動寬慰潘一滔。
最讓吐達阿吉感動的是,每天早上的晨跑訓練和下午的籃球訓練中,請假本上從未出現(xiàn)過潘一滔的名字。
那時起,兩人一起征戰(zhàn)球場,潘一滔也常叫吐達阿吉參加他的朋友聚會,兩人漸漸有了更多的相知,彼此“兄弟”相稱。
2017年,寧波行知中等職業(yè)學校新疆部開展了與本地生“結對子”活動,吐達阿吉和潘一滔這一對大家公認的好兄弟自然成為結對“親戚”。
今年春節(jié),潘一滔邀請吐達阿吉去家里做客,潘一滔的家人做了一桌子美食給吐達阿吉,而吐達阿吉也露了一手,燜了一鍋香噴噴的抓飯,讓潘一滔一家夸贊不已。
潘一滔還帶著吐達阿吉一起參觀了戚繼光紀念館等當?shù)鼐包c。
吐達阿吉離開時,送上了一個籃球,也發(fā)出了一個邀請,請潘一滔有機會來他的家鄉(xiāng)做客。
讓吐達阿吉沒有想到的是,愿望這么快就能實現(xiàn)。
新疆“探親”讓兄弟更親了
8月13日中午,潘一滔剛走進吐達阿吉家,吐達阿吉的媽媽立刻取出一頂她縫制了半個月才完成的小花帽戴在潘一滔的頭上。
羞赧的潘一滔也拿出他和家人精心準備的禮物一一送上。
這是給“媽媽”的被子,這是送給“爸爸”的茶葉,給哥哥的杯子,給姐姐的化妝品,給嫂子的圍裙……最后他送給吐達阿吉一把雨傘。“咱倆雖然都畢業(yè)了,但今后依然風雨同行。”潘一滔說。
此時,家門口的炕上已經擺滿了馓子、水果、酸奶等美食。
正當大家入座時,潘一滔的姐姐發(fā)來微信視頻,她和吐達阿吉的父母通過視頻互相問候,并囑咐吐達阿吉一定要帶父母來寧波轉轉。
下午,吐達阿吉帶著潘一滔和專程從巴楚趕來的另一名同學一起逛巴扎、吃美食……晚上,睡在吐達阿吉家院子里的炕上,說著悄悄話。
第二天,他們一起逛了喀什噶爾古城,吐達阿吉把家鄉(xiāng)的特色都推介給了弟弟潘一滔……嬉笑間,他們決定去菜市場,給新疆的爸媽也做一頓美食。
一家人圍著摘菜、洗菜,院落里充滿了歡笑。潘一滔在吐達阿吉的幫助下,第一次下廚,那場景讓一家人都特別開心。
飯后,吐達阿吉從家里拿出他去年春節(jié)在學校趣味運動會中獲得的獎品藍牙小音箱,播放起歡快的樂曲,拉著潘一滔和老師們一起跳起了新疆舞。
吐達阿吉的母親艾木拉姑麗·塔依爾說,她和丈夫沒有文化,一次家門口有很多工人在修路,她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就出去問,結果語言不通,什么也沒弄明白又回來了。艾木拉姑麗·塔依爾下定決心要讓孩子學國語。
學校離家遠,艾木拉姑麗·塔依爾每天很早起來送吐達阿吉姐弟倆上學。如今,吐達阿吉的姐姐已經大學畢業(yè),有了固定的工作和收入。
在學校,吐達阿吉備受關注,擔任過班長、籃球隊隊長、宿管會會長、國旗護衛(wèi)隊隊長。他還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學生代表在國旗下講了話……吐達阿吉每年都能帶回家一沓獎狀,這讓她的父母很驕傲。
“孩子在學校三年了,學費、住宿費、伙食費一次都沒問家里要過,老師們還來家訪,給我們送溫暖。”艾木拉姑麗說。
今年,吐達阿吉收獲了浙江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入學通知書,潘一滔開學就去北京上學了。“我雖然離家遠了,可是你近啊,記得時常去我家里看看,我的家人也是你的家人。”潘一滔叮囑吐達阿吉。
其實,兩個小伙伴最開心的還是聊籃球,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打一場籃球。他們都在行李里裝了“行知”的隊服,潘一滔7號,吐達阿吉8號。穿著帥氣的隊服,兩人在村委會的球場上又開始了青春飛揚的較量。
天色暗下來,兩人才發(fā)現(xiàn)周圍多了很多的“觀眾”,原來是村民們相約來到村委會,大家把熱烈的掌聲送給優(yōu)秀的吐達阿吉和遠方的客人。
兩日的相聚很快結束了,潘一滔竟舍不得離開,“新疆真的太美了,這里的瓜果、美食、還有熱情的群眾,都讓我對這里充滿了留戀。”
“兄弟,下次假期再來!”臨別時,吐達阿吉將裝滿新疆干果的箱子扛上了車。
常來常往,兩兄弟將這個約定碰在了肩頭,揮別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