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詩歌日”。近日,網上掀起一場“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的續(xù)寫狂歡,唐代詩人韋應物肯定不曾想到,他的一句詩會在千年后成為“網紅”。寧波一些網友也詩興大發(fā),紛紛“接龍”。有網友感慨“國人詩性未死”,那么這究竟是一場炒作,還是對傳統(tǒng)詩詞的致敬?
唐詩也可以作為IP
IP是個熱詞,指可以開發(fā)和改編的“文學財產”。在記者看來2016年初春火起來的“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就是一個熱門的IP。這是韋應物《簡盧陟》的尾句。原作是:“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韋應物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代表作《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創(chuàng)作的這個可喜可悲、可豪放可婉約的句子,詩友們又是如何妙語連珠地接龍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先從源頭說起。掀起這股波瀾的是作家、網絡營銷專家杜子建。近日,他發(fā)了這樣一條微博:“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兩句我特別喜歡,總想再續(xù)兩句,但恨才華不夠,求助網友了!幫忙補兩句吧,我送酒。”
就這么一條求下聯(lián)的微博,讓網友們紛紛響應。短短3天時間,這條微博被轉發(fā)9萬多次,評論超過3萬條,閱讀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800萬次,就連知乎、豆瓣等網站的網友也紛紛加入續(xù)詩行列。隨后,傳播熱度轉移到了微信朋友圈,成為網友們抒情敘事的流行語,甚至有不少嗅覺靈敏的商家借此來做廣告詞。
寧波的網友也沒有閑著,記者從自己的微信中找來的寧波網友的一些下聯(lián),趣味十足,有人牛氣十足地回答:“你沒半斤量,不必問行程”;有人富有哲思:“但有庭上客,浮云笑此生”;有人誠意十足:“至今未開封,只待相知人”;有人對著春天爛漫的田野回應:“花開十里地,不可負春光”;有的人豪邁:“酒香不自酌,對飲天下人”;有人直接調侃:“我有一壺酒,喝倒阿法狗”。
這是網絡上的“曲水流觴”
春天也許是適合寫詩的,這些“接龍”的詩句無不洋溢著網友的詩情,張揚著網友的個性。正如一位評論者說的:國人詩性未死,這是許久以來最浪漫的事。甚至還有人認為“仿擬,是一種后現代藝術”。
寧波網友“徒步時代”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這兩句詩。因為詩歌和酒都是讓人容易表達人生況味的東西,再加上“風塵”,一下子擊中了都市人內心柔軟的部分。再加上唐詩這個載體又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因此“我有一壺酒”很容易被網友接受被感動。他覺得這也是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一種體現吧,中央電視臺的大型文化競賽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不正好印證嗎?
對于這場忽如其來的互聯(lián)網詩歌盛宴,寧波作協(xié)主席、著名詩人榮榮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有一壺酒”在短期內引發(fā)轟動,首先與傳播手段的便捷相關。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加速發(fā)展,“快寫、快讀、快轉”已成為包括詩歌在內的眾多文體創(chuàng)作、接受的重要方式。其次,大家是以一種娛樂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風雅的,就好像網絡上的“曲水流觴”。每天面對工作、生活壓力的年輕人特別是職場白領,內心還是渴望無拘無束的詩性生活。“我有一壺酒”的續(xù)寫由于入門淺,沒有限制,誰都可以參與,因此激發(fā)了網友的創(chuàng)作激情。詩歌能夠給人慰藉,因此這終究是個好的現象。
榮榮認為,對于“我有一壺酒”“續(xù)寫熱”作為文化現象值得關注,但從詩歌本身而言,沒有必要過度解讀。因為互聯(lián)網的特征就是一陣風而過,幾年前網絡上也曾經有過“床前明月光”的續(xù)寫,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同時她也認為不排除網絡上有人炒作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