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2日 09:01

原汁原味的安昌古鎮(zhèn),恍如十年前的西塘
安昌可以說是紹興最原汁原味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了,幾乎沒有商業(yè)開發(fā),在古樸的老街民居中走走,感受古鎮(zhèn)那質(zhì)樸的生活氣息,讓你瞬間回到古老的地帶,房子依河而建,十足的江南風(fēng)味。這里幾乎沒有旅游團(tuán),更多的是悠閑生活的當(dāng)?shù)厝?,很多人說,這就是十年前的西塘。古鎮(zhèn)依河而建,北岸為商市,南岸是民居,水上眾多石橋連接兩岸的往來。這里曾被《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安昌臘腸和仁昌醬油,來到這里一定要嘗嘗。

水巷小橋多
滴答滴答的雨聲,不僅是樂曲,更是一種尋覓。一個人,習(xí)慣了漂泊,似乎已經(jīng)麻木,這時,帶給我們欣喜的是這滴答的雨聲。它給了人類最安靜的聲音,有一種如歸的親近。

不想被計劃,從小到大向往著自由,向往著走出自己的家鄉(xiāng),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放空的路上,尋覓快樂的時光,在秋意正濃的江南與它不期而遇,一不小心闖入秋雨淅瀝的安昌古鎮(zhèn),有一種自己家鄉(xiāng)熟悉的生活味道。
當(dāng)我們走在遙遠(yuǎn)的他鄉(xiāng),帶著旅途的氣息,尋覓到安昌這樣一處靜所。我們才真正體會到令人迷醉的水鄉(xiāng)生活,猶如一方古玉,空靈雋永。
水,是江南古鎮(zhèn)的魂。始建于北宋期間的安昌古鎮(zhèn)也是如此,其建筑風(fēng)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一衣帶水,古樸而典雅。地域內(nèi)水網(wǎng)交錯,河道縱橫。碧波的河水,千百年來滋養(yǎng)著兩岸的人家。

安昌的小橋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態(tài),古樸典雅,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yù)。小巧的拱橋上,爬滿青翠欲滴的植物,與河邊人家的屋檐上紅燈籠遙相呼應(yīng),如同畫境般詩美。

家家戶戶,前面是街,后面是河,河埠頭往往在后門口。因此,沿河望去,一個個石砌的河埠頭就像一架架古琴,在河道兩側(cè)次第排開,深秋雨季,奏出一江清音。

嬌小的烏篷船劃過狹窄的河道,留下一連串的漣漪。這是水鄉(xiāng)最獨(dú)特的水上交通工具。船夫戴著烏氈帽,用腳劃槳,左手把舵,右手握一把小酒壺,呷一口加飯酒,嚼一粒茴香豆,悠然自得,踏水行進(jìn),高興時還能哼幾句紹興蓮花落,這便是船夫的生活。

行駛過被歲月沖洗地斑駁的青石板、沿水而建的廊橋、曲徑通幽的小巷…貼面而來的是濃重的生活氣息。點(diǎn)一杯清茶,青花瓷器的茶具,甘甜的茶味,在雨鎮(zhèn)中暢懷適意,韻致超然。
生活,不外乎酸甜苦辣咸。安昌古鎮(zhèn),這甜與咸尤其出名。甜,便是扯白糖。粗大滾燙的糖條在扯糖師傅手里上下翻飛,自如得像是繞著毛線,最后切成小塊,放入口中含著,如蜜一般甜。孩子們最是喜歡這糖,常常饞得把家里的雞毛、舊銅爛鐵拿來換糖,引得父母笑罵;咸,便是醬油。安昌人十分會用醬油,風(fēng)干的醬鴨香腸的調(diào)味品就是它。

釀造醬油

扯白糖
在安昌最享受的事情,莫過于在臨河的小飯館,叫上一壺安昌老酒,點(diǎn)上一盤蒸腌青魚、配上一碟美味的豆醬??粗拥郎蠚G乃而過的烏篷船,對面處現(xiàn)場表演著扯白糖工藝的老師傅……這是安昌人生活的魅力所在,他們的質(zhì)樸與清凈,保留著相對完整的傳統(tǒng),讓他們的生命更加的鮮活!
我想,這就是活著的水鄉(xiāng)!在這里,喧嘩的塵世已遠(yuǎn)離他們而去,微波不興,榮辱不驚,平和安寧。在這里,推窗就是一幅黑白的水墨畫,灰白的墻、青黑的瓦、墨綠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