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是目前我國城市發(fā)展過程中普遍遇到的問題,而由于停車難造成車輛的亂停放,進而導致道路的擁堵,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為解決停車難問題,地方政府各出“奇招”,杭州市就通過引進建設井筒式立體停車場,來緩解周邊道路的停車問題,以此來解決道路的擁堵,這也是此次我市黨政考察團赴杭州、湖州學習考察的重點之一。
記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市在莫干山路已經(jīng)建成一座井筒式立體停車場,將其作為試點。通過一年多的試驗,有效解決了莫干山路的周邊商業(yè)綜合體等的停車問題,讓原本因車輛亂停放而導致的擁堵得到了極大緩解。
通過“井筒”實現(xiàn)地下停車
對不少市民來說,井筒式立體停車場是個新鮮的事物,那為什么將停車場稱“井筒式”?這種停車場又具有什么特點呢?近日,記者在杭州市的莫干山路見到了這種“神奇”的停車場。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該停車場占地約200平方米,除了入口的空地外,只有一間白色的小房子,面向路面的方向設置了三個電梯門。很難想象,這么小的一間房子,怎么解決停車問題?停車場運營方負責人的一番話道出了其中的玄機。
“我們這個停車場,其實實現(xiàn)的是地下停車,之所以稱其為井筒式,就相當于在地下挖了一口井,讓車子順著電梯停到地下。簡單來講,就是把地面上的電梯式智能化立體車庫,埋到了地下。”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個井筒都安裝了一套垂直升降停車設備,可獨立運行。記者了解到,該停車場共有3個出入口,對應三個停車井筒,每個井筒地下有19層,深度達34米,可停放38輛車,三個井筒加起來共可停放122輛。“我們利用二位循環(huán)式、井筒式地下立體車庫建造技術,解決核心區(qū)域停車場庫開發(fā)建設與土地供應不足之間的矛盾,并用商品化車位的思路推動停車產(chǎn)業(yè)化。”
采訪中,記者也遇到了一輛前來停放的車輛,只見車主將車開到最東邊的電梯門,等到值班保安將電梯門開啟后,車主便將車頭朝著車庫直接開進停車位,熄火下車拿上停車卡。記者看到,車庫內部的設計類似直升機停機坪,車輛停放的位置是一個圓形的載車板,從保安室的監(jiān)控屏幕上也觀察到,該車在載車板上旋轉90度后,載車板開始下落,最后將車輛停在8層。
積極引進實質性解決停車難
“智能停車場的打造其實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為此我們自己開發(fā)了一個服務系統(tǒng),由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傳送系統(tǒng)、信息分布系統(tǒng)和中央管理系統(tǒng)等組成。融合了泊車系統(tǒng)、洗車系統(tǒng)、移車系統(tǒng)、代駕系統(tǒng)、養(yǎng)車系統(tǒng)、車位銀行、社交系統(tǒng)、智行系統(tǒng)、支付系統(tǒng)9大支系統(tǒng)。”運營方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這個服務系統(tǒng),他們就能對片區(qū)的停車現(xiàn)狀進行一個精準的研判,同時掌握周邊道路車輛的通行情況,進而對停車場的選點、規(guī)模等進行有效規(guī)劃,達到利用最小的土地實現(xiàn)滿足停車的最大效應。
“這種井筒式停車場,非常適合我市目前的停車泊位的規(guī)劃和建設。”市交警支隊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約101.6萬輛,中心城區(qū)汽車約29萬輛,小汽車每年正以5萬輛的速度增長,平均年增長率達16.7%。但我市道路的機動車通行寬度3.5米以上的道路長度1318公里,道路面積2500萬平方米,人均占有道路面積近8.74平方米,遠遠達不到B類城市人均占有道路面積11至16平方米的標準要求。中心城區(qū)共有停車位約8萬個,停車位與汽車保有量之比為1:3,停車泊位滿足率不足33%,“而且隨著車輛的不斷增長,停車缺口越來越大,新建成的住宅小區(qū)還存在停車位配套不足,沒有設置10%的訪客周轉車位的情況。”
市交警支隊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井筒式停車場的建設形式,符合我市人多地少的實際,對于我市停車泊位的增設規(guī)劃,實質性解決停車難問題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下來將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研究,引進這種類型的停車場,從根本上解決停車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