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衢州市民間工藝大師、江山市竹編工藝非遺項目傳承人的王振富,多年來他想招個徒弟傳承竹編的手藝。但夙愿未了,為此,他常常夜不能寐、焦急萬分,擔憂自己的手藝后繼無人。
年逾七旬的王振富是目前江山市惟一的竹編工藝非遺項目傳承人,他17歲開始當學徒,從事竹編技藝已整整54年。
“最遺憾的是始終找不到一個徒弟,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7月20日,王振富無奈地對記者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的觀念都變了,不愿意學這個,認為辛苦又賺不到錢。
為了招到一名徒弟,多年來王振富不惜上街擺攤公開招徒弟:男女不限,年齡在15到17歲之間,不收學費,而且包吃包住。但他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學藝者一定要學會,如果半途而廢,就要將吃住及一切費用返還。
盡管王振富公開收徒已經很多年,卻始終未能找到,這讓他十分著急。
“學一門手藝學,學到20來歲,就可以靠這個謀生。”王振富說,他每次將竹編工藝品拿出來展示,都會有人想買,“但我現(xiàn)在都不賣,每個作品只創(chuàng)作了一個,賣了就沒有了。如果找不到徒弟,這些技藝也都要消失了。”
王振富公開招徒弟的消息被媒體關注后,曾經有一位湖南籍的和一名甘肅籍的小伙慕名來報名,但都因年齡大等問題未能如愿。
2010年,長臺小學校長葉立忠上門邀請王振富到該小學開課,教孩子們學習竹編。65歲的王振富成了長臺小學年紀最大的“編外教師”。
長臺小學是江山市第一批特色學校,因為校園內外都長滿了竹子,學校便從“秀竹文化”入手推行素質教育,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
“學校里跟他學的孩子很多,但時間短無法學精,“有的孩子自己喜歡,手也挺巧,我想招來做徒弟,家長卻不同意。”
6年來,王振富在長臺小學教五、六年級的孩子竹編制作工藝,每周六節(jié)課。
別看上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40分鐘左右,可準備材料、制作樣品等工序卻很耗時,王振富需要花一天時間來“備課”。
“以前的竹編工藝品大多以農具和生活用品為主,可要想讓孩子們喜歡,就得變出各種新鮮花樣。”用王振富的話來說,他的竹編工藝品涵蓋“海陸空”,比如魚、蛇、大雁之類的動物,還有蘋果、茄子、絲瓜等果蔬,這些熟悉的物品用竹子編出來讓孩子們感到很新奇。
因為沒有系統(tǒng)的竹編書籍,王振富的教學內容基本是靠他“想”出來的。有時,他也會叫人幫忙上網找圖片,然后用竹編工藝編出圖片上的樣品。
“竹編課程開設以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強了,對美的鑒賞能力也提高了。”長臺小學校長葉立忠說,部分學生作品還參加了義烏國際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受到了國內外參觀者的好評,這也讓學生們更為自信。
相比起孩子的進步,王振富卻覺得,自己得到的更多,“學校給了我這個平臺,讓我能把竹編工藝教給更多人。”
“我有一個夢,就是建一家非遺文化竹編藝術館,讓子子孫孫都能夠看到竹編工藝的神奇,讓竹編工藝能代代相傳下去。”王振富說,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今年71歲的他甚至想上《中國夢想秀》舞臺尋求幫助。為此,他還請長臺小學的年輕教師為他創(chuàng)作了快板書的臺詞。
“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做一個有意義的人,是自己畢生的追求!”王振富坦言,如果一個人能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他的一生就沒有什么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