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安慶人民路近百名小學生走進安慶職業(yè)技術學院,沉浸式體驗新能源汽車課程和工業(yè)機器人課程。大學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小學生們揭開了“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紗”。
在新能源汽車實訓室,安慶職業(yè)技術學院汽車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主任舒滿征老師從車載傳感系統(tǒng)如何感知周圍環(huán)境,到人工智能算法如何進行決策,為孩子們抽絲剝繭,答疑解惑。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fā)出陣陣驚嘆:“無人駕駛的汽車會自動避開危險路段,而且識別精確,不會疲勞駕駛,很安全!”
孩子們對機器人最為好奇,在工業(yè)機器人實訓室,該校夏燕玲老師帶領學生志愿者,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展示了機械手臂書寫漢字、搬運積木及焊接等技術。
有孩子表示,看今年春晚中機器人扭秧歌的節(jié)目就很好奇,這次有機會近距離體驗感到十分興奮。這改變了他以往對機器人的看法,以為機器人必須是“類人形態(tài)”,目前還主要處于試驗階段,離生活較遠。通過課程才了解到目前機器人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在一些工廠、大型港口,機器人已經能夠代替工人完成部分工作,給人們帶來了便利。在被問及“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時,夏燕玲老師和志愿者則回答:“科技是為了幫助人,而非取代人。比如機器人可以幫媽媽做飯,但無法傳遞情感?!闭麄€體驗現(xiàn)場笑聲和驚嘆聲不斷。
活動讓一顆顆科技夢想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然萌芽。孩子們紛紛表示,為祖國的強大科技感到自豪,會努力學習知識,設計出更先進的新能源汽車和機器人,用知識和技能改善生活,造福社會。
這場跨越校園的科技交流活動,不僅讓小學生觸摸到未來,也讓安慶職院師生感受到科普教育的責任與意義。“科技教育需從娃娃抓起。大學資源下沉到小學,既能拓寬孩子們的視野,也能讓高校科研成果更貼近社會需求?!卑矐c職院機電工程學院教學管理科科長潘華書說。(撰稿人:汪俊 審稿人:吳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