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要年檢,船舶也要定期檢查。以往船舶必須回注冊地進行年檢,耗時費力。記者近日從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獲悉,安徽省積極推進長三角船舶通檢互認,全省完成長三角區(qū)域內船舶檢驗量占比69%。
2024年3月,交通運輸部將船舶檢驗全國“通檢互認”列入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之一。安徽省積極推進船舶通檢互認工作,加強長三角船檢一體化工作站建設,目前已經(jīng)建成泰州、上海、舟山等3個長三角船檢一體化工作站。去年底,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簽訂長三角區(qū)域船舶檢驗“通檢互認”合作協(xié)議,聯(lián)合開展船舶檢驗工作,持續(xù)推進船舶通檢互認工作。
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安徽省船舶在滬蘇浙運營居多,通過在船舶集中地設立長三角船檢一體化工作站,直接將船檢服務窗口移至船舶營運第一線,真正實現(xiàn)“讓政策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截至2024年4月底,已聯(lián)合完成3700余艘船舶檢驗任務。經(jīng)測算,每年可為蘇皖兩省船舶直接節(jié)約成本和增加營收5000萬元。
又訊(記者 張敬波 通訊員 陳靜)日前,在三級航道蕪申運河定埠段,宣城市海事中心船檢工作人員對馬鞍山籍皖金源818船舶無線電設備、救生、動力推進等進行逐項檢驗,順利完成年度營運檢驗,這是宣城轄區(qū)首艘實現(xiàn)省內通檢互認的船舶。
宣城市目前擁有船舶3000多艘,以往在每年特定檢驗期間要返回船籍港接受檢驗,或由船籍港船舶檢驗機構指派驗船師赴船舶所在地檢驗。隨著長三角船檢通檢互認工作開展,長三角區(qū)域內船舶檢驗實現(xiàn)“就近申請、就近檢驗、就近發(fā)證”,切實優(yōu)化船舶檢驗流程、縮短檢驗周期、降低船舶運營成本。(記者 范克龍)